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

陕西省着力扩渠道拓岗位 多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教育系统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系列之四

2020-09-28 来源:教育部收藏

教育部简报〔2020〕第15期

  陕西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在陕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六稳”“六保”决策部署,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完善政策举措,狠抓工作落实,千方百计扩渠道、拓岗位,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确保毕业生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

  加强顶层设计,落实就业责任。先后召开稳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高校春季开学及促进就业工作视频会、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视频会,就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进行动员部署。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现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关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落实落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省委、省政府负责同志带队深入多所高校调研督导,并对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实行周通报,对就业工作不力、就业率偏低的高校逐一约谈。落实高校“一把手工程”,学校层面以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院系层面以二级学院(系)党委书记、院长(系主任)为组长,健全上下联动、紧密对接、各负其责的两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机制。制定“一校一策”工作方案,实行校领导包片、院系包抓、辅导员和专任教师“一对一”包落实的工作机制。

  搭建线上平台,拓展就业市场。深挖网络资源,加强与网络招聘平台合作,搭建“2020届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招聘平台”,举办面向高校毕业生的专场网络视频招聘会和各类专场招聘会,努力实现“天天有市场、周周有专场”。截至目前,已举办各类网络招聘活动8700余场,参与单位7万余家,提供岗位信息342万余条,参与面试100余万人次;指导71所高校举办线下小型专场招聘会750余场,提供岗位信息8.4万余个,参与学生4万余人。通过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就业微信公众号、就业微信群、QQ群等多种渠道,及时收集发布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努力确保毕业生全覆盖。指导有关高校组建师范类、财经类、民办类等就业联盟,建立新疆、昆山、宿迁、义乌等就业基地,打造毕业生“就业直通车”。搭建苏陕教育就业对接平台,引入江苏优质企业,举办“高校毕业生苏陕教育协作网络专场双选会”,积极开拓就业岗位。全面落实中小微企业吸纳毕业生的社保、培训补贴和税费减免政策,积极引导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

  实施专项计划,挖掘就业岗位。扩大研究生和专升本招生规模,2020年研究生、专升本招生规模分别扩大至2.4万人和2万人,同比各增加5000人。指导部分市(区)和省属事业单位从高校毕业生中公开招聘教师、医疗卫生人员共计5500余名,其中不低于70%的岗位面向应届毕业生和2年择业期内未就业毕业生。补充教师队伍,招录更多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学、幼儿园特别是急需教师的高中和幼儿园任教,招聘特岗教师5730人,落实应届公费师范生全部入编入岗。用足用好基层就业项目,进一步实施好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面向社区开发公益性岗位,招聘专职工作人员1万人。联合省征兵办制定《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的通知》,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挖掘高校工作岗位,鼓励高校科研项目聘用毕业生担任科研助理,依托现有科研基地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设置相对固定的实验操作、仪器管理等助理岗位。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鼓励毕业生发挥专业特长,通过新经济形态平台实现多元化就业。

  优化指导服务,提升就业能力。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大学生培养方案,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项目化指导、竞赛类指导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创业实践以及在校期间获得专利、创办企业等成果纳入课外学分转换序列,并出台弹性学制和保留学籍休学创业等规定。构建“必修课+选修课+课外学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全省高校共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637门,2019年遴选省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212门,其中慕课课程86门、线下课程126门。加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壮大导师队伍,组织创新创业教育骨干教师专题培训会6期,设立创业指导服务机构118个、大学生创业相关协会或俱乐部148个,配备专职创业指导教师2170名、创业工作人员555名,聘请校外创业指导教师5602名。支持高校联合有关行业企业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创新就业指导形式,举办“云端面对面”“线上求职训练营”等就业指导活动。做好精准帮扶工作,加强对湖北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少数民族等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建立工作台账,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办法开展“一对一”就业跟踪指导服务,在语言培训、就业指导、岗位推荐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