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

湖北省以教联体建设为抓手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2023-07-21 来源:教育部收藏

教育部简报〔2023〕第17期

  湖北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部署要求,探索以教联体建设为抓手,健全完善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机制,积极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学校建设标准化、师资配备均衡化、教育资源数字化,不断提升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办学质量和吸引力,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加强组织领导抓改革。一是党委政府统筹部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联体建设,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多次主持召开相关会议,对教联体建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将教联体建设纳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2023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作出全面部署;纳入《湖北省加快推进强县工程的实施方案》《湖北省乡村建设行动推进方案》《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重点工作进行系统推进。各地将教联体建设作为重大教育改革项目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教育部门“一把手”工程,并制定本地建设方案,确保各项重点任务落细落实。二是教育部门协调推进。省教育厅连续两年将教联体建设纳入“湖北教育十大行动”,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建立定期研究、调研视导等工作机制,先后举办市(州)局长专题研讨班、市县教育系统干部培训班及工作推进会等,加强调度、协调推进。三是三年行动加快落实。印发《关于推动县域教联体建设提升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指导意见》,明确教联体建设三年工作目标和路径,推动全省每个县(市、区)2023年底前至少建设1个示范性教联体,2025年底前将全省8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纳入教联体建设,全面建立教联体建设长效机制。加强督促指导,将教联体建设纳入督导工作范围,并进行跟踪督导,定期组织考核评估,及时总结建设经验,大力推广典型做法,支持建设一批示范性教联体,积极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明确实施路径稳推进。一是坚持“城乡一体”发展。实行“三为主”建设模式,即地域范围以县域为主,实施学段以义务教育为主,管理模式以融合型、共建型等深度紧密型联合为主。采取“1+N”形式,即以1所优质学校为核心学校,通过“大校联小校”“强校联弱校”“城镇学校联农村学校”等方式,开展优质学校与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或新建学校联合办学。融合型教联体实行以单一法人或总负责人制为主的办学形式,教联体内管理干部和教师队伍“无障碍”调配,人事、经费、教学、资源配置和考核评价实行一体化管理;共建型教联体采取委托管理、集团化、联盟校等形式联合办学,教联体内管理干部和教师队伍有序流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对教联体内学校办学质量实行“捆绑”考核。二是打造“共同发展”生态。教联体建设聚焦农村学校条件持续改善、质量全面提高,城镇新建学校优质成长、薄弱学校快速提升,把“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贯穿建设全过程。推动建立“内部治理共融共生”“教师队伍共用共管”“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成效共测共评”“家校社共谋共治”“条件保障共促共进”等6项工作机制、17条具体措施,建立捆绑式、一体化发展格局,构建“共同发展”良好生态,确保“联”出特色、“联”出效益、“联”出成果。三是强化“以点带面”推动。2022年省级确定89个教联体建设试点,参与中小学校294所,推动各市、县相应建设一批本级试点。同时,推动教联体由义务教育向学前教育、高中教育拓展延伸,鼓励支持各地探索整县推进教联体试点。通过转化试点成果、示范引领带动,形成“一校制”融合、党组织统一领导、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区域共建、高中托管帮扶、“联校网教”、跨学段跨区域联合等7类建设模式,有力推进教联体建设整体提质扩面。截至目前,全省纳入教联体建设的义务教育学校已有3276所,占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45%。

  紧盯关键环节求突破。一是推动教师队伍“双向交流”。从条件保障、方式渠道、激励措施等方面着手,研究出台教联体教师队伍交流轮岗政策,建立完善教联体教师常态化交流机制,每年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的教师中骨干教师不低于30%,切实推动优秀教师真交流、真下沉。实施“群雁”培育计划,指导优质学校派出优秀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组团式派驻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或新建学校任职任教,其他成员学校派出管理人员到优质学校跟岗挂职。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紧缺学科教师,实行统一管理、打通使用。截至目前,89个省级教联体试点校交流管理人员及中层干部640人次,一线教师1757人次,教师跨校“师徒结对”1814对。二是推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积极推动教联体成员学校在教学研究、课程建设、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共建共享,共同开发教学资源,组织集体备课,开展优质课评选、课堂教学“大比武”、教学基本功展示等活动,促进联合开展教研常态化。2022年秋季学期以来,89个省级教联体试点共联合开展教研教学活动1112场、学生活动602场。三是推动智慧教育创新驱动。积极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省试点,召开教联体5G应用现场会,加强县域教联体管理平台及网教协同中心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国家及省智慧教育平台应用为核心,加强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在教联体常态化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中的积极作用,不断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完善政策机制强保障。一是建立研究指导机制。组建省级教联体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建立全省市(州)分片区包保指导机制,为教联体建设提供理论指导、政策咨询和专业支持服务。指导各市、县成立专家团队,建立常态化视导诊断制度。二是制定奖补激励政策。省级设立教联体建设奖补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支持各地探索推进教联体建设,2023年已落实首批奖补资金5300万元。推动实施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奖补政策,引导各地加大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力度,促进教师安心从教、潜心育人。三是完善评价标准体系。制定省级示范性教联体评价标准,指导督促各地建立教联体评价机制,探索第三方评价和群众满意度调查制度,重点关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新建学校办学水平和学生发展提升情况。将教联体评价结果作为职称评聘、绩效分配、评先评优、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进一步调动各个学校和广大教师积极性、主动性,高质量推进教联体建设和发展,努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不断取得新进展。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