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简报〔2023〕第62期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统筹做好教育“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努力构建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工作格局,为提升我国教育开放水平、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注重统筹谋划,完善开放办学格局。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教育对外开放工作,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任双组长的外事工作领导小组,不断完善职能部门、学院、研究院等二级单位资源共享、良性互动、高效有序的联动机制,着力构建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外事部门归口管理、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外事工作格局。出台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规划,制定学校对外开放改革发展任务书和路线图,将提高国际交流合作水平纳入学校“十四五”规划及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方案,积极拓宽教育对外开放新领域,探索国际合作交流新路径。坚持“引进来”,通过开展国际引智、建立智库平台等方式,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国际高层次人才培养;做好“走出去”,整合校内外资源,探索与国外知名高校联合建立研究院等,着力推动国内国外合作交流双驱动发展。制定推动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整合校内优势资源,推进相关学院新建和重组,发挥学院在对外开放办学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实施做强“外”字文章专项行动,组织开展加快和扩大新时代对外开放大讨论系列活动,重点在国际卓越人才培养、国际科研协同、国际品牌建设等方面发力,加大国际交流合作力度,推动形成学校发展“外”字新优势。
突出特色办学,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科建设,新增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等一级学科,设立全球治理、国际发展等二级学科,建设区域国别、国际传播、涉外法治等新兴交叉学科。发挥相关专业优势,成立国际组织人才基地实验班、经贸“三语”实验班、涉外型卓越经贸法律人才实验班等,通过中外双导师联合培养等方式,着力造就“外语+专业”“法律+经济”等方面复合型人才。与多所国外知名大学开展交流交换项目,加强课程学分互认、人员互访,鼓励支持学生参与学习、实践、竞赛、会议等国际交流活动;开设暑期国际学校,邀请国外知名专家来校授课,不断拓宽学生国际视野。探索完善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机制,与有关国际组织签署人才培养协议,建设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实施国际组织青年人才培训项目、全球治理夏令营等,积极做好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工作。打造“留学贸大”品牌,通过实施留学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建立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指标体系、加强优质课程和教材建设、优化本硕博一体化留学生培养体系等,不断提升留学生培养质量和水平。近十年来,累计培养来华留学生1.5万余名。
汇聚内外资源,拓宽合作交流渠道。加强高端引领,设立国际战略合作伙伴项目基金,推动与国外多所高校和学术机构深化交流合作,举办“北京洪堡论坛”“金砖国家智库论坛”等活动,邀请国外政要、知名学者、企业家等来校访问交流、举办讲座,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国际知名度。牵头成立“一带一路”财经类大学联盟、中俄经济类大学联盟等国际化学术共同体,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院校和机构签署国际合作协议,共同开展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不断为共建“一带一路”作出积极贡献。紧盯经贸领域国际热点和前沿,整合学校优势资源,建设全球价值链研究创新引智基地、中国企业海外治理风险研究创新引智基地等,实施教师海外研修培训计划,鼓励支持教师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选派优秀教师在国外高校、国际组织和我国驻外机构兼职,努力扩大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朋友圈”。
发挥智库作用,提升资政建言能力。积极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先后成立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全球价值链研究院、国际经济研究院、涉外法治研究院等智库平台,构建以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为牵引、特色专业智库为支撑的“1+N”智库建设发展格局。打造区域合作交流平台,围绕贸易与投资、金砖国家合作等主题开展学术交流,提交多项研究咨询报告。依托世界贸易组织教席项目,深入参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研究,与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联合发布《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全球价值链指数等研究成果,建立全球价值链指数公共数据库,并被广泛推广使用。结合学校学科优势,创立全球经贸治理研究网络,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新时代对外开放与创新等领域,组建跨学科、跨院系的科研团队,积极开展有组织科研,参与完成“一带一路”贸易投资指数等成果,努力为加强国际经贸合作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
搭建交流桥梁,促进人文互学互鉴。积极建设对外传播平台,与相关部门共同成立人文与国际传播学院、中国大学生“一带一路”协同发展行动中心,鼓励支持中外学生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依托国际化平台提升人文综合素养水平。打造跨文化交流品牌,通过举办校园“国际文化节”、国际模拟法庭大赛、“一带一路”青年沙龙、北京高校小语种大赛等人文与艺术交流活动,推动构建融通中外、兼容并包的校园文化环境。成立国际中文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国际中文教育(商务)实践与研究基地,践行“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努力当好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拓宽对外传播渠道,创新数字化国际中文教学模式,打造《商务汉语》《中国文化》等慕课,进一步满足海外学生学习需求。充分发挥小语种专业优势,积极开展中外著作的翻译传播,参与出版《理解当代中国—意大利语演讲教材》《理解当代中国—高级汉日翻译教程》等,丰富国际文化交流形式,不断深化文化互鉴、促进民心相通。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