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各地踊跃接收灾区学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4月18日清晨,琅琅的读书声从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孤儿学校新建的活动板房内传出。
“我们可以上课啦!”学生伊西永吉激动地说。突然降临的灾难,摧毁了这所美丽的藏式建筑学校。然而,在祖国各地的支援下,70多名孩子重新走进了课堂,4月17日,玉树州孤儿学校成为了地震灾区第一所复课的学校。
据了解,目前玉树灾区学校正在陆续复课,但由于地震灾情严重,一些学校的校舍遭到了严重破坏,无法正常开课。为尽快做好玉树灾区学生的转移、安置工作,青海省教育厅对各地各校接收灾区学生的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确定了灾区学生异地接收方案。
4月17日,青海省教育厅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无条件接收灾区学生就学。不管灾区学生是不是需要大量转移出来,各地和有条件的学校都必须提早着手做好接收、安置灾区学生的准备工作,制定好接收安置预案,明确具体措施和办法。特别是对从灾区出来投亲靠友的学生,学校一定要热情接待、无条件接收。各地纷纷表示:玉树灾区学生的事,就是我们的事,将无条件接收玉树灾区学生入学。据统计,各地可接收的玉树灾区学生人数为:西宁市1800人,海东地区1000人,黄南藏族自治州1000人,海南藏族自治州1000人,果洛藏族自治州500人,海北藏族自治州600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200人,青海民族大学附属中学100人。上述共计6200人。
据悉,目前,西宁市各学校已提前做好了接收玉树灾区学生来宁就读的准备工作,并调集购买了学生所用教材、被褥等,完成了学生食堂卫生消毒等工作。为确保来宁学生接受正常教育和健康成长,西宁市各学校对玉树灾区来宁学生的心理安慰和辅导工作也高度重视,并作了相应的安排。(特约记者 陈丽娜 通讯员 王英桂 记者 郭风波)
四百余名藏族大学生志愿者灾区做翻译 并为伤员进行心理疏导
4月17日,在青海省西宁市收治玉树地震中受伤群众的医院里,444名藏族大学生志愿者正忙碌着为藏族伤员做翻译,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在青海省红十字医院,来自青海民族大学的藏族学生才多杰忙着组织同学,为医生和伤员提供翻译,安排同学为伤员办理各种手续。医院里20名大学生志愿者每个人胳膊上都系着条红丝带。“收治伤员的第一天,我们就发现语言不通成为救治工作中最大的问题。”红十字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姚凯华介绍说,大部分伤员都是藏族,医护人员不懂藏语,弄不清病人是否还有隐藏的内伤。而有些伤员在地震中受了严重刺激,心情烦躁,医护人员无法及时疏导,使得病情更加恶化。“藏族大学生不仅是合格的好翻译,也给了伤员心理上很大的安慰。”(据青海日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