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创新体制开放办学
拓宽高职发展之路

2006-09-30收藏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德阳,该市是我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拥有以中国二重、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三大企业为龙头,200余家配套企业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适应这一地域环境,主动服务行业和地方,紧紧抓住行业发展需要,积极为行业培养高技能人才,同时开展各种短期培训,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发展。

  在学校发展中,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动校企互动和省市共建,主动为行业和地方服务。上世纪末,德阳东方汽轮机厂为改造汽轮机叶片加工工艺,大量引进先进的数控机床。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相应地对其数控专业的培养方案作出调整,同时引进四轴连动数控机床用于教学。目前东方汽轮机厂叶片分厂中,从事数控加工技术和设备操作的技术工人,90%以上是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互利的举措,使学院既赢得了行业的尊重、地方的重视,也赢得了自身发展的广阔空间。近几年,四川省经委、德阳市委市政府给予学院大力支持。2005年将德阳教育学院整体并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德阳市区20万元一亩的土地,德阳市政府按8.5万元一亩支持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共400多亩;政府与学院共建1.8万平方米大型图书馆,总投资3300万元,其中三分之一由德阳市承担。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学院在土地征用、人才引进、资金筹措等方面得到了主管部门和德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直接和间接投入达2亿元左右。

  同时,学校面向市场,开放办学,积极探索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今年中国二重重容分厂基本完成改造提升,发展重点将转到核电设备的制造上。因为没有这方面的高技能人才,他们只有高薪到上海和国外去“挖人”,人均年薪约30万元。得知这一情况,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立即与二重重容分厂合作共同制定了教学计划,在焊接专业部分学生中进行专项培养,工厂同时接纳学生到厂实习。2007年,这批学生即将走上重容分厂的相关岗位,解决厂方高技术人才缺乏的被动局面。为真正做到了解市场,面向市场,学校成立了“教学改革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邀请来自一线企业的92名企业家组成,与学校共同设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每年调整一次,保证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做到与企业同步、与市场需要高度吻合。二重集团公司明确表示:我们不计成本帮着学校培养学生,就是希望这些学生有一天成为我们的员工,那时企业的战略利益就得到了保障。为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学院每年投入100万元加强建设。目前,学院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71.6%。在此基础上,学院还建立了536人的“兼职教师人才库”,由来自企业的一线优秀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实践性较强课程的教学工作,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得到“原汁原味”的技艺传授,从而就业后能够短时间内掌握各种先进设备的操作技术和生产工艺。2005年12月,以学院牵头,建立了区域综合性的“国家职业教育机电实训基地”,不仅提升了学院技术攻关的“段位”,更及时帮助中小企业解决了生产实践中遇到的现实技术问题,使这些企业能够参与高水平技术攻关,在市场竞争中快人一步。

  此外,学校还坚持德育为先,塑造品牌,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8%以上。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注重对学生进行“细节培养”和“做人教育”,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神。长期以来,学院把宿舍作为学生文明修身的课堂,精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严谨的生活作风,互助的团队精神,健康的审美情趣”。折叠得像豆腐干一样的被子,床上床下桌上的三个“一条线”,这些都三年如一日,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不少企业因为学院毕业生素质好,与学院建立了稳定的人才需求关系。在省经委、德阳市委市政府的组织下,学院今年从高中应届毕业班在校贫困家庭子女中录取100人,采用“免费学习、校企联合、半工半读,产学结合”的方式,与德阳重装基地企业共同培养。这批学生进校不到半年,在强化培训中就被企业一抢而光。学生“出口”通畅,直接影响“入口”质量的提高。三年来,学院考生第一志愿的报考数平均是学院招生计划的2至3倍,毕业生的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8%以上。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