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从2003年6月开始,团中央联合教育部,在财政部、人事部支持下,共同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根据教育部学生司的要求,我受团中央和全国项目办领导的委托,向大家简要报告一下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相关情况。
一、总体实施情况
去年5月,西部计划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选派了6000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到西部191个贫困县的乡镇一级,从事为期1到2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青年工作等志愿服务;北京、河北、辽宁、山东、广东、重庆、贵州、甘肃、宁夏等9个省(区、市)也根据本地实际,组织实施了地方项目,共招募了4090名大学生志愿者赴本地的164个贫困县开展服务。一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广大志愿者真诚奉献,社会各界广泛支持,西部计划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效。
一年的实践证明,西部计划意义深远,需要长期坚持,形成制度。按照国务院部署,今年继续实施西部计划,全国项目志愿者总数达到了10193名,其中新招募了6212名。同时,北京、河北、山西、辽宁、黑龙江、浙江、福建、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广东、重庆、四川、贵州、甘肃、宁夏、新疆等18个省(区、市)实施了地方项目,地方项目志愿者总数达到6939名,其中新招募志愿者4636名。目前,大学生志愿者正在按照远程教育、宣传文化工程、基层检察院、青年中心以及支教、支医、支农等七个专项行动在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开展服务。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锻炼成长、建功立业,从而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开辟新渠道,参加西部计划的志愿者还享受生活、交通补贴,报考研究生、公务员加分等若干优惠政策。
二、作用和成效
总体来讲,西部计划经过去年和今年的探索,包括了解需求、动员招募、培训派遣、日常管理、评估表彰、政策支持、就业服务的工作流程逐步完善,全国项目和地方项目齐头并进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老百姓得实惠、志愿者长才干、全社会树新风”的综合效益初步显现,有效和有力地服务和促进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服务了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符合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具体讲包括四层意思:大学生志愿者踏实工作、艰苦奋斗,促进了西部地区教育、卫生、农技、青年工作等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惠;大学生志愿者在西部基层经受磨练,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促进了优秀青年人才队伍的健康成长;通过志愿服务这种非市场化手段探索了人才资源开发配置的新途径,促进了人才的东西互动、城乡互动;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唱响了到实践中去、到西部去、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去建功成才的主旋律,促进了主流价值观的彰显。
西部计划对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发挥了独特作用。
首先,西部计划在广大高校学生和青年中树立起到西部、到基层建功成才的积极导向,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西部计划高扬理想主义的旗帜,在高校毕业生中唱响了“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主旋律。我们招募派遣的大学生志愿者数量虽然是有限的,但他们对高校学生和广大青年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却是巨大的。他们的行动体现着把个人前途命运与祖国强盛、人民幸福紧密相联,把个人奋斗融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体现着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奉献精神。他们在西部基层的广阔天地里受锻炼、长才干、作贡献,其成功经验和感人事迹深深地感召着广大青年,到西部基层建功立业的积极导向正在广大青年中逐步形成。从参加西部计划情况看,在去年和今年全国项目招募报名中,共有1200多所高校的93378名应届毕业生踊跃报名。根据教育部门的统计,2004年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中签约到西部和基层的比2003年平均增加近一倍。可以预见,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的身后,将会是几万、十几万、几十万的青年人才大军,他们将沿着正确的健康成长之路奋勇前行,汇聚成建设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力量。
其次,大学生志愿者进一步加深了对西部基层的了解,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更新了就业创业观念,相当一部分自觉作出了扎根西部、扎根基层的选择。
实施西部计划,引导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把西部地区的需求与大学生成长进步的要求结合起来,把祖国和社会的需要与大学生的自主选择、自主愿望结合起来,这就为大学生架起了一个就业创业的新平台,拓宽了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渠道。西部计划使部分高校毕业生实现阶段性就业,使部分高校毕业生主动选择扎根西部、扎根基层。到西部基层去服务的实践使他们对社会形成了比较直观的、清醒的认识,感受到了西部基层对人才的尊重和渴求,激发出扎根西部基层建功立业的雄心与豪情。根据对2003年西部计划全国项目1770名一年期志愿者的统计,选择在西部发展的志愿者约有170名,占到了总数的10%左右。例如:有42名志愿者经过选拔成为重庆党委组织部的选调生;有27名志愿者通过考核加入到广西的选调生队伍当中;西藏一年期的志愿者共有33名,其中有15名志愿者已经留在西藏工作等。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哪里更能施展才华就到哪里去。可以预见,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的身后,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面对西部基层所面临的难得发展机遇及自身面临的巨大发展空间,将自觉作出到西部、到基层建功立业的无悔选择。
再次,大学生志愿者在西部基层经受了锻炼,增长了才干,提高了综合素质,增强了自主择业和就业创业的本领和竞争力,得到许多用人单位的肯定和青睐。
对投身西部基层的大学生志愿者而言,绝大部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经历。在西部贫困地区志愿服务的实践,使他们进一步了解了国情,增进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增加了工作经历和人生阅历,提高了就业创业技能,增强了就业创业能力。同时,经过一到两年的志愿服务后,他们对自己职业的选择也会更加切合实际,更能发现和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这些大学生在服务期间,有的成为了教学骨干,有的成为了小有名气的医生,有的成为了基层党政干部,还有一些成为了科技致富带头人,涌现出以复旦大学的冯艾、北京大学的莫锋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志愿者典型。许多大型企业青睐这些富有责任感和竞争力的大学生志愿者。据对2003年全国项目一年期志愿者的初步统计,有592人先后为苏宁集团录取,有近200人通过选拔被海王集团、科龙集团录用。
在重点做好西部计划的同时,各级团组织、学联组织采取多种方式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办实事,取得一定成效。如通过大力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大学生见习计划”、“青年创业行动”等,为更多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服务;全国学联联合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中国青年乡镇企业家协会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信息并在报纸和网络上发布。“彩虹工程??中国大学生创业就业信息网”收集不少学生的求职信息和多家单位的用人需求信息。全国学联通过制作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荐名录等方式主动向社会用人单位推荐优秀大学毕业生。团中央、教育部等先后组织了“创业者风采”和“奉献者风采”巡回报告团,并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扎根西部基层艰苦创业的大学生典型。《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杂志、《中华儿女》杂志等团属媒体均开辟专栏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信息等服务。
西部计划从启动到不断推进并取得阶段性成效,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亲切关怀,得到教育、人事、财政等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得到包括在座各位在内的新闻界朋友们的关心和厚爱,借此机会,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伴随西部计划这项工作逐步形成制度、长期坚持、深入发展,我们真诚期望得到各方面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