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呕心沥血成果丰 实事求是党性强

--记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院士

2004-12-03收藏

  傅廷栋,男,1938年9月出生于广东郁南,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油菜专家、华中农业大学教授,1960年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留校任教,1965年自该校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毕业,1981-1982年在德国Gottingen大学合作油菜育种研究。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所长,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中国农学会和湖北省农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湖北省科协常委,国际油菜研究咨询委员会(GCIRC)理事,日本植物工学研究所荣誉主席研究员,瑞典Svalof-Weibell AB的油菜研究顾问等。

呕心沥血  科技报国

  1991年7月10日晚上,加拿大Saskatoon,四年一度的世界油菜科学家盛会--第八届国际油菜大会在此召开,近30个国家、地区的680多位代表出席。国际油菜研究咨询委员会(GCIRC,巴黎)专门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授予傅廷栋 “杰出科学家”奖章和证书,以表彰他“在发现波里马雄性不育及发展国际杂交油菜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大会执行主席Robbelen教授代表GCIRG致词说:“几十年来,各国学者都在寻求利用油菜杂种优势的途径,直到傅教授发现了波里马雄性不育,才第一个被国际油菜育种学家利用于实践,傅的发现为直接利用杂种优势铺平了道路……欧洲人毫无保留地将这一功劳归功于中国人……”会场沸腾了,来自各国的油菜科学家掌声雷动……”

  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时刻!全体中国人都应为此而自豪!“杰出科学家”奖章是世界油菜科学界的最高荣誉,此奖自80年代成立以来,国际上共有5人获奖,傅廷栋是获此奖的唯一亚洲科学家。可是在这掌声背后,有多少人能知道傅廷栋为此付出的心血?

  近日,又有喜讯传来,被誉为“杂交油菜之父”的他又荣获2003年第三世界科学院农业科学奖。第三世界科学院是第三世界最高科学机构,此次获奖的各科学领域的专家共8人,我国只有傅廷栋院士在农业科学领域获奖。

  傅廷栋13岁即考入广东省喜泉农业职业学校(现肇庆农业学校),16岁从农校农艺科毕业后,被分配到广东省中山县农业局横栏区农业技术推广站。两年基层的工作不仅使傅廷栋深切体会到农业需要科技,而且更加坚定了他学农爱农,以农报国的决心。1956年他进入华中农学院(现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学习。在大学里,他成绩优异,90%的课程获得5分(当时实行的是5分制)。1962年,傅廷栋又考取了著名油菜遗传育种家刘后利教授的研究生,成为新中国第一位油菜遗传育种方向的研究生。在刘后利教授的指导下,他系统地进行了不同生育期甘蓝型油菜品种形态及生理特性的研究。1965年,他研究生毕业并留校工作。

  四十年来,傅廷栋一直从事油菜遗传育种科学研究和作物遗传育种教学工作,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从不曾退却。即使“文化大革命”期间,遇到各种困难和压力,他和研究组的同志们仍然坚持工作。每年油菜花开的季节,他都整天地在田间劳作,一顶草帽,一双胶鞋,一个挎包,一个水壶,一套工作服,一株一株地认真观察、细心比较、仔细记录,一站就是一整天。晚上回到家里,骨头就象散了架似的酸疼,他只好静静地躺着。第二天,他又照样地赶到田间……。他同课题研究小组的同志一道,每年要在油菜花序上套一万多个纸袋和标志牌,做几百个杂交组合,到收获季节要仔细分装万余袋种子。他们装种子的抽屉格子,简直可以与任何一家中药铺相媲美。油菜在南方是秋播夏收作物,为了早出成果,傅廷栋和同事们利用温室条件,促使油莱早春开花。他们往往是在温室刚做完杂交,又忙于田间杂交。到5月中旬收割完后,他们立刻背着油菜角果,赶往青海、云南等地“借田育种”,用那里的高原气候再搞一季夏播秋收。这样工作强度虽然增加了一倍,但却赢得了速度和时间。高原恶劣多变的气候,久居南方的人实在难以忍受。有几次,正当傅廷栋和其他老师在试验田里工作的时候,突然下起了鸡蛋大的冰雹。他们只好被迫钻进麦草堆,以躲过冰雹的袭击。1976年9月,正是油菜收获季节,为了避免油菜种子遭意外损失,傅廷栋和一位工人就住在地边。有天晚上,气温近零度,又下起了小雨,他们把油菜杆捆堆起来,用塑料布裹着身体,熬过了漫长的一夜。

  1972年3月20日,傅廷栋在华中农学院油菜试验田原始材料圃的甘蓝型品种波里马中,首次发现了19个天然雄性不育株,从而拉开了波里马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研究序幕,此后其被国际称为波里马胞质不育型(pol cms)。它具有不育性稳定,又能找到保持系和恢复系,且无不良胞质效应等特点,因此很快被国内外油菜育种界所利用,并被国际上公认为“表现最优,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油菜雄性不育类型”。随后,他和他的研究组对Pol cms的遗传、分类、恢复基因分布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深度、广度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因此而获得崇高荣誉。Pol cms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育种实践,据所查到的品种目录,1985?1994年加、澳、中、印、丹共审定(注册)22个油菜三系杂种,17个注明不育系来源,有13个是利用Pol cms育成的。目前在湖北、安徽、河南等省大面积推广的“华杂”系列三系杂种,在青海、甘肃大面积推广的“青杂331”、“华协1号”,以及目前在加、美、巴西推广的Hyola 401,阿根廷推广的Hyola 42等,都是用Pol cms育成的。Pol cms还被国内外转育到大白菜(陕西)、小白菜(江苏)、青花菜(Yorrow)、红菜苔(湖北)等十字花科蔬菜上,湖北省审定的“红杂50”、“红杂60”等3个红菜苔杂交种就是用Pol cms育成的,说明Pol cms不但对油菜,而且对上述蔬菜的杂种优势利用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国际上首次发现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Pol cms)是傅廷栋最杰出的成就,但只是他科研硕果的一部分。1975年,他在国内首次育成甘蓝型油菜271等自交不亲和系及其杂交种,并育成自交不亲和系的保持系、恢复系,实现自交不亲和系“三系化”制种,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目前271等基因资源与瑞典Sw AB签订了合同,进行育种和共同开发研究;1989年,傅廷栋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油菜起源中心与三系选育有密切关系”的假说,受到国内外的较高评价和肯定。他和研究组对国内外的主要油菜雄性不育材料从解剖学、恢、保关系及分子水平上进行了系统分类,填补了我国在油莱雄性不育分类上的空白;1992年,他育成了我国第一个油菜低芥酸三系杂种华杂2号;最近还育成了华杂3号(湖北审定)、华杂4号(湖北、河南、安徽审定)和华协一号(甘肃、新疆审定)等3个双低(低芥酸、低硫苷)杂交种。1994年“华杂3号制种方法”获国家专利。傅廷栋著有“杂交油菜的选育与利用”等专著,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在SCI收录杂志发表6篇,被SCI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引用48次,其他杂志、书刊引用他的论文100次以上。

  作为一名眼界开阔,思想解放的科学家,傅廷栋十分重视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科研与生产相结合。1993年开始,他的研究集体就与省农业厅及一些地(市)、县组成“育、繁、推”相结合的优质油菜生产开发联合体,组织近20个县市的制种基地,正常运作8年,年生产杂交种约60-100多万公斤,供应湖北及外省需要,为农、科、教结合,加速成果转化,创造了经验,作出了贡献。作为一名深爱祖国、深爱人民的科学家,他始终不忘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帮农民脱贫致富。近年来,他不顾年事渐高,依旧深入西北农村,开展“西北地区麦后复种饲料油菜的研究”,和甘肃省农牧厅技术推广总站及全国农业推广服务中心合作,用他与瑞典Sw AB合作育成的双低饲料油菜品种在甘肃进行中试、示范,2000年10月通过甘肃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复种饲料油菜60多天时间亩产青饲料达3-4吨,既不影响粮食生产,又充足利用8-10月的光、热、水资源,对解决西北冬春饲料缺乏,预防冬季雪灾,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有重要现实意义,为西部农业开发探索了新的途径。该成果正在大面积示范、推广。他最近育成的华杂3号(湖北审定)、华杂4号(湖北、河南、安徽审定)和华协一号(甘肃、新疆审定)等3个双低(低芥酸、低硫苷)杂交种,产量比双高品种增产10%以上,近5年累计推广面积4200多万亩,创造经济效益近10亿元。“华杂”系列杂交种约占湖北油菜种植面积的25%,对我省实施优质油菜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华协一号还在阿根廷(增产9-19%)、西班牙(增产18-28%)等国表现优良,即将在阿根廷注册,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傅廷栋为发展杂交油菜作出了卓越贡献,为发展我国农业、农村经济作出了卓越贡献。

言传身教  教书育人

  作为一名大学教授,傅廷栋非常热爱教育事业。傅廷栋先后主讲过《作物育种学》、《油菜遗传育种学》、《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作物品质育种》等课程,培养了2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目前他每年还亲上教学第一线,为研究生上《作物育种专题》,为本科生主讲《作物育种展望》等课程。他的课堂幽默风趣,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国际最新研究动态,学生无不兴趣盎然,惜时如金。他的言传身教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他的许多学生如杨光圣教授等已成长为有关科研单位的中坚力量或学术骨干,在相关的研究领域已崭露头角,颇有成就。他的言传身教带出了一个优秀的研究集体。他所领导的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是一个非常团结协作的集体,老中青三代团结协作,在教学科研等工作中相互学习,密切配合,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不断获得新的课题和资助,使该研究室的科研水平一直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一批年轻人受惠于老一辈的教导,成长很快。团结的集体也有利于成果的诞生,如吴江生教授的“应用小孢子培养辅助选育优质、高产、抗病双低油菜新品种华双3号”2001年被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说:“这与大家的帮助尤其傅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是分不开的。”。傅廷栋在教学科研中不仅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还非常注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及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他的一个硕士研究生曾一度沉溺于“法轮功”的罪恶深渊,不能自拔。傅廷栋感到十分心痛。他根据学校意见,不顾其它事物繁忙,主动与学校配合,积极揭批“法轮功”的邪教本质并多次将该生请至家中,反复做该生的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使该生彻底醒悟,重新回到实验室,圆满完成学业,今年将按原定计划走向工作岗位。教学改革是高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一项重要工作。傅廷栋高度重视教学研究工作,2000年他主持申报的“农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作为教育部的“新世纪高等农林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任务之一,正在进行。

党性纯正  党员楷模

  傅廷栋是1959年在大学入党的共产党员。四十多年来,他始终自觉地接受党的领导,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认真履行党员的职责和义务,是其他同志的表率。他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几十年如一日,全体农学系的教职工有目共睹。只要他在学校,系里和支部举行的会议、组织的政治学习,他从不无故缺席,从不会迟到一分钟。如果因事出差,他一定会先向有关领导请假并了解一下会议内容。97年他当选为全国第十五届党代会代表,回来后他积极认真地传达党中央的有关政策,无论是学校的某些部门还是系里的大学生请他作报告,他从不推辞。他热爱党的事业,积极协助组织发展新党员。有一位在国外工作十多年颇有成就的博士后回国,傅廷栋不仅为其在国内工作积极创造条件,还主动地和这位同志交心谈心,做他的入党介绍人。后来这位同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傅廷栋一贯遵循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严严谨谨治学,堂堂正正做人。作为学校的重要人物,学校许多重大决策及活动常常和他通报并请他提意见,傅廷栋像对待科学研究一样实事求是,针对学校存在的问题敢想敢说。他所表现出来的是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纯正党性和浩然正气。在工作中,傅廷栋从不计个人荣辱得失,就在这次评选优秀共产党员过程中,他像过去一样参加了全系党员大会。会上不少老师推荐他作为农学系的优秀共产党员候选人。他坚定拒绝了,而是推荐了一位年轻的同样也很优秀的同志。后来农学系党总支尊重他的意见,没有推荐他为优秀共产党员候选人。可其他院系却一致推荐了他,他再也不便拒绝了。由此可见,傅廷栋在我校享有的崇高声望!

  近年来,傅廷栋个人经济收入虽然有所好转,但他在生活上依旧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很多时候他的衣着象一位普通农民。但每当国家有困难,他人有困难时,他总是慷慨解囊,无私奉献。在98年的抗洪救灾中,他就捐出两千余元。96年,他将国家奖给他的“何梁何利奖金”五万元在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设立“优秀特困生自强奖学金”以资助激励大学生们努力学习,科技报国。

  傅廷栋先后获得了国内外一系列奖励和荣誉。1978年其主持的“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的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他本人作为先进个人荣获湖北省科学大会奖。其主持的“波里马油菜雄性不育的发现与研究” 1991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主持的“甘蓝型低芥酸油菜雄性不育三系杂种华杂2号的选育与应用”获1995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主持的“油菜波里马雄性不育系及其优质杂种的研究、选育与利用”获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主持的“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华杂3号等品种的选育与应用”获1996年首届“亿利达科学技术奖”。1996年傅廷栋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傅廷栋1978年、1992年两次被湖北省评为“优秀科技工作者”;1990年、1993年分别被农业部、劳动人事部授予部级、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1996年连续被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和财政部表彰为国家“七五”、“八五”科技攻关有突出贡献人员:1992年,分别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农业部授予“湖北省劳动模范”和“有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人员”称号:1991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荣誉证书,1995年出席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8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鉴于傅廷栋同志所取得的突出成就,新华通讯杜、中央电视台、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光明日报、科技日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湖北电视台、武汉电视台、湖北画报等国内20多家新闻单位以及加拿大、美国的报纸杂志先后多次宣传介绍傅廷栋的事迹和科研成果。傅廷栋以他艰苦朴素、拼搏进取的优良作风,无私奉献、科技报国的高尚精神,实事求是、严格纯正的党性原则充分展现了一位新时期党员知识分子的光辉形象。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