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科学发展理念正在推动教育实践

――陕西贵州西藏青海宁夏深入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综述

2009-11-14收藏

  在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校长进课堂、教师进家庭,学生评老师、教师评校长、家长评学校”活动,不仅成为全县在中职和中小学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的创新,也得到教师、学生及家长的好评。

  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贵州、西藏、青海、宁夏、陕西5省区结合各自实际,精心组织,深入调研,了解民情民愿,并正在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摸清基层状况 做到应学尽学

  5省区提前对中职和中小学情况进行了深入摸底,查清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情况,并进行广泛发动,确保全覆盖,应学尽学。陕西、西藏妥善协调工学矛盾,学校普遍做到了“学习内容不减量、学习时间不减额、学习人数不遗漏、学习效果有保证”。

  青海省针对学校学习资料较少的问题,及时编发辅助教材,发放到各教育局及基层学校。

  贵州组织了“万名教师大家访”活动,广泛听取各界对教学质量、师德师风的意见。

  宁夏开展了“四个一”活动,要求上级党组织负责人作一次辅导报告、基层党组织书记作一次动员讲话、请先进典型介绍一次经验、组织广大党员看一场介绍科学发展经验和做法的教育片。

  积极创新载体 突出实践特色

  注重实践是广大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学校的鲜明特色。陕西学校围绕全省提出的“推动科学发展、富裕三秦百姓、建设西部强省”的实践载体,创新工作模式,加强本职工作。

  贵州以“着力加强师德师风和师资队伍建设,办人民满意教育”为主题,确定了“实现校风、教风、学风根本好转,推动教学质量上台阶”等特色鲜明的载体,围绕“本系统本单位如何科学发展”开展解放思想讨论。

  青海省西宁市、海西州、海东地区等州(市、地)确定了2800多个各具特色的实践载体,并采取“走近学生问烦恼,走近教师问需求,走近家长问愿望,走近社会问建议”的“四走近”方法,分析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问题,理清今后的发展思路。

  宁夏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提高少数民族整体素质的根本措施,引导中小学校党组织把着力点放在促进师德校风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上。

  破解发展难题 满足群众需求

  各省区坚持学用结合,认真完成各项规定动作,边学边改,探索解决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贵阳市在中心城区中小学校试行学区管理改革,每所学校起始年级的教师由学区内各校教师共同搭配,学生按学区划片入学。黔东南州黄平县民族中学把教师党支部建在年级,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青海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和谐文明校园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教育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西藏农牧民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享受“三包政策”,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从今年11月1日开始,西藏再次提高“三包”经费标准,小学生每生每学年由原来的1300元提高到1750元,初中生由原来的1450元提高到1850元。

  陕西将学习实践活动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相结合,36个受灾区县首批117所项目学校已全部开工建设,4个重灾县的校舍得到根本改变,第二批428所学校24.55亿元的建设资金也已下达到位。

  宁夏固原市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措施:抓课堂教学效率,促教学质量提高;抓教学科研管理,促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抓青年教师培养,促后备骨干力量成长;抓校园文化建设,促育人环境优化。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9年11月14日

(责任编辑 张珏瑛)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