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领域
1.双方教育部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召开年度教育部长磋商会议并签署教育行动计划,以推动教育领域的人员往来和机构合作。
2.双方加强基础教育合作,包括实施“中英数学教师交流计划”和“中英学校伙伴计划”,2015年,为两国中小学交流,以及为英方校长来华访问提供资金支持。
3.继续加强中英语言教学合作,向英方提供汉语教学支持。2012年以来,在英新设孔院12所、课堂94个;累计培训学员437979人,其中注册学员269893人;累计举办文化活动19759场次,参加人数达312万人。2012年至今,共向英国派出汉语教师1414人次;志愿者(助教)891人;组织专家在当地培训本土师资2642人次;邀请334名本土汉语教师来华进行短期研修。共向英国赠书21万册,支持英国21所孔子学院开发99种本土教材。2012年至今,共录取英国各类“孔子学院奖学金”学员430名,邀请908名英国中小学校长、7793名大中学生参加“汉语桥”各类访华项目;邀请8名英国中学生来华参加“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邀请17名英国大学生来华参加“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通过“孔子新汉学计划”支持英国9名博士生、5名学者来华攻读博士学位或开展学术研究;邀请27名政商界精英及青年领袖在华深度调研,探访当代中国;根据外方需求,派出北京大学1名专家赴纽卡斯尔大学开设4门中国研究类学分课;支持伦敦商务孔子学院召开学术研讨会。为加强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在英开设《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对本土教师和公派教师进行认证。此外, 2012年以来,英国汉语考试年平均增长率近70%,现有汉语考试考点16个,累计总考量17882人次。英国千万镑计划将汉语水平考试(HSK)和中小学汉语考试(YCT)作为评价中小学汉语水平的重要工具。2015年诺丁汉大学设立“HSK考教结合中心”和“教师培训中心”。
4.双方积极推动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TVET)方面的合作,启动一批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包括“中英职业教育领导力培训”、“中英职业教育领导力发展计划”、“中英职业教育圆桌会议”和“中英职业教育政策对话”等。
5.开拓校园体育合作新领域。2015年9月机制第三次会议期间,签署关于“通过足球发展体育教育”的谅解备忘录,3年内双方为5000名中国校园足球教练员、裁判员提供专业培训,同时为约600名中国校园足球教练员提供赴英留学深造的机会。2016年1月在英召开中英校园足球发展研讨会,共同探讨了关于建立中英联合认证的教练员培训体系的可行性。实施“学转英超”校园足球教练员/裁判员精英培训班。自2015年起,已培养500名基层优秀教练员与裁判员,受益青少年达到120万。2015年9月,双方签署“中国校园足球教练员赴英留学项目”的谅解备忘录。2016年6月至9月,选拔200名校园足球、橄榄球教练员赴英国接受为期3个月的培训。实施校园足球外籍教师支持项目,引进外籍足球教师31人,分布在9个省/直辖市31所中小学任教。此外,成功举办两届中英大学生体育文艺周,并组织中国大学生橄榄球队赴英交流比赛。
6.双方继续进一步开展高等教育合作,包括开展创新创业政策对话,开展中英合作办学质量保障合作研究。
7.进一步推动学生学者双向流动,顺利实施五年万人留学英国计划,自2012年以来,选派10930名中国留学人员赴英学习进修,向英国450名学生提供来华奖学金。自英国文化委员会实施中英未来计划,英国来华学生数量已经增长了40%以上,2015年,近8000名兴国学生来华学习或实习。
科技领域
8.中国科技部与英国商业、创新和技能部于2012年签署《关于促进中英创新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促进两国大学、企业和科研机构间的合作交流。
9.双方于2012年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研究理事会谅解备忘录》并启动中英重点领域战略合作计划,在老龄人口健康、智能电网、和粮食安全共同遴选并支持科研合作项目。
10.2013年,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和英国大学与科学国务大臣大卫•威利茨签署《关于研究创新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将落实《关于研究创新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纳入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二次会议纪要。
11.自2014年6月,双方在《中英联合科学创新基金2014-15年工作计划》下开展合作,包括研究、技术成果转移、人才培养等三方面合作。
12.2014年3月,中英科技创新合作联委会第7次会议召开,双方确定了共同感兴趣的领域。
13.自2014年,中英联合科学创新基金共同支持了37个项目和超过220项合作。
14.2015年,中国科技部与英国商业、创新和技能部签署《关于研究与创新桥计划的谅解备忘录》。中方投入8000万人民币,英方匹配等额资金,双方共同支持城镇化、能源、农业技术和医疗健康领域的产学研导向的科研创新项目。
15.2016年1月,科技部与英方在江苏和广东组织了研究与创新桥合作对接会,与会中英企业和研究机构达200多家。
16.自2014年,中国科学院与英方积极开展人才交流合作,依托国际访问学者项目、国际博士后项目共支持了57个交流项目。
17.自2015年,自然科学基金委与英方在地球关键带、大气污染与人类健康、低碳城市、城市转型、自然灾害、抗生素耐药性、农业遥感、古生物、水资源管理和近海可持续能源领域开展了合作。
18.2014年以来,中国气象局和英国气象局合作开展了“气候科学到服务伙伴关系计划(CSSP)”。
19.推进中国国家高新区与英国企业对接。2015年9月,国际科技园区协会(IASP)年会召开,会上中英机构、企业共达成26个国际合作项目。2016年7月,西安国家高新区签约“英国生物港”项目。2016年7月,成都高新区航空企业集体参加英国范堡罗航展(国际第二大航展,仅次于巴黎航展),与成都欧盟项目创新中心、英国范堡罗国际有限公司等签署合作备忘录。
20.2016年9月中英科技创新合作联委会第8次会议、2016浦江创新论坛主宾国(英国)论坛、中英创新成果展示日等一系列中英科技创新合作活动陆续在华举行。中英双方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代表逾千人围绕石墨烯、能源、空间技术、创意产业、大数据及数字制造等重要领域合作开展专题演讲、研讨会和成果展示,中英双方还举办中英创新创业大赛。
21.双方在空间领域合作紧密,共同推动建设多家高水平联合研究中心。在平方公里阵列项目(SKA)下开展密切合作。
文化领域
22.双方文化主管部门实现年度会晤机制。2013年双方签署了《中英两国政府2013至2018年文化交流计划》。2015年以来,中国文化部先后与英国苏格兰、北爱尔兰、威尔士等大区政府签署了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使中方与上述各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纳入到机制化发展轨道。
23.重要文化机构间普遍建立了长效合作。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国家大剧院、国家话剧院、上海博物馆,以及英国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大英图书馆、皇家歌剧院、国家剧院、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剑桥博物馆等一大批中英重要公共文化机构间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24.2012年国家大剧院与英国皇家歌剧院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就剧目联合制作、技能培训、艺术团巡演等方面达成合作共识;2014年国家话剧院与英国国家剧院签署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在创作、制作、演出、推广、营销及培训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同制作中文版话剧《战马》并成功在华巡演;2015年国家图书馆与大英图书馆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此外,中英在文化领域的学术研究也得以深入发展,国家图书馆与大英图书馆在敦煌数字化研究领域开展长期务实合作并取得丰硕成果。
25.其他合作项目包括:2012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瓷韵—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馆藏瓷器精品展》;2013年故宫博物院等中国5大博物馆在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绘画精品700-1900》展;2014年在大英博物馆举办《明—盛世皇朝50年》文物展。
26.双方重要艺术节建立长效合作。自2012年以来,中方与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皇家军乐节建立长期友好合作,促成中央芭蕾舞团、上海京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等一批优秀表演艺术团体先后赴英参加艺术节,受到艺术节和当地民众的欢迎和好评,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15年中方与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续签了合作谅解备忘录,为中国我优秀表演艺术项目参加这一世界顶级艺术节奠定了有效的合作机制。“2015中英文化交流年”期间,一批中国艺术团体参加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及爱丁堡皇家军乐节。
27.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迅猛发展、成果丰硕。在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三次会议上,上海时装周与伦敦时装周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标志着中英在时尚设计领域步入机制化合作轨道。2015年,深圳工业设计行业协会赴“伦敦百分百设计展”举办中国馆系列活动;深圳-爱丁堡国际创意产业孵化中心先后在深圳、爱丁堡落成并运营;保利集团与英国大使剧院集团签署关于剧目引进及剧院管理等合作协议;中文投文化产业集团和英国默林娱乐集团就在华建设开发大型室外家庭娱乐主题乐园设立合资公司。此外,中英在游戏领域合作也突飞猛进,西山居游戏工作室、博森豪斯、弋戈游戏与英国边缘案例、北方摇滚明星、爱丁堡娱乐等游戏企业达成项目合作意向。
28.中英在智库和人才发展领域的交流不断扩大。2012年双方签署《中英关于2012-2014年度艺术管理人才实习计划的谅解备忘录》。2014年机制第二次会议期间,双方签署《中英关于艺术和创意产业职业人才发展的谅解备忘录》。2015年双方签署《国家艺术基金和英国文化委员会战略伙伴合作备忘录》。在上述协议文件框架下,双方先后成功举办了“中英文化论坛”、“中英艺术管理人才工作坊”、“中英博物馆、美术馆交流与合作圆桌会”、“中英博物馆、美术馆高级管理人才工作坊”、“中英表演艺术高级管理人才交流研讨会”等学术和交流活动。
29.双方成功举办“2015中英文化交流年”。2015年“中英文化交流年”期间,双方分别举办“中国文化季”和“英国文化季”。英国文化季结合数字媒体,推出涵盖表演艺术、音乐、动漫等多领域30余项跨领域、创新型文化活动。中国文化季以“创意中国”为主题,在表演艺术、创意设计、文化产业、人才交流、媒体媒介等五大板块,共举办60余项活动,遍布英国各主要城市;签署政府间、文化机构和企业间合作文件、协议达10余项,各类活动现场受众逾百万人次。
30.“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活动。举办“跨越时空的对话——中英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研讨会”。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主题活动,展出《跨越时空的对话——纪念文学巨匠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主题展。在中国举办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经典剧目展演,推动中国相关优秀剧目赴英演出。与此同时,支持地方层面开展自主性主题交流活动。江西抚州、浙江遂昌赴莎士比亚故乡斯特拉福德市,参加纪念莎士比亚巡游演出并举办“江西抚州文化周”;伦敦设计节“南京周”活动中,举办“汤莎会”——新概念昆曲演出、《重访牡丹亭》世界巡演等主题活动;江西抚州举办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塞万提斯逝世400周年活动;乌镇戏剧节举办莎士比亚经典剧目展演活动等。
31.欢乐春节。近年来,在伦敦特拉法加广场举办的“欢乐春节”庆典活动每年均吸引50万民众的现场参与,是亚洲之外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春节庆典活动之一。如今,该活动还成功延伸到爱丁堡、贝尔法斯特、曼彻斯特等其他城市。
卫生领域
32.保持双方卫生主管部门高层定期对话机制,并提升至部长级。2013年12月,与英国卫生大臣亨特共同签署了两国卫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33. 2014年4月,卫生领域正式纳入中英人文交流机制。双方在卫生体制改革、传染病和慢性病防控、全球卫生等领域开展了对口业务交流和合作项目。中英双方在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基金等国际机构的沟通与协调日益密切,共同推动全球卫生发展。
34.2015年机制第三次会议期间,双方举行了中英卫生政策对话,并签署了两国卫生部门间卫生信息化合作谅解备忘录,在卫生政策、分级诊疗、人才培养、慢病防控、卫生信息化、抗生素耐药等全球卫生领域达成重要共识。
35. 2016年5月,中国疾控中心于与英格兰公共卫生署在京举办技术研讨会,议题主要涉及慢病防控(减糖/减盐)、环境变化和抗生素耐药防控等。
36.双方在2012年商务部和英国国际发展署签署的中英全球卫生支持计划备忘录框架下进一步加强合作。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领域
37.签署合作协议。双方于2014年4月机制第二次会议期间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合拍影片的协议》。2015年10月,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与英国电影协会签署《关于电影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38.2015年10月,在轮渡成功举办中英创意产业合作成果展,展示了多项中英电视合拍成果并签署多项合作协议。
39.中英影视机构合拍了包括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纪录片《孔子》等多部优秀影视作品。
40.多次在对方国家举办电影展,并积极选送影片参加对方举办的国际电影节。
41.在新闻出版领域,2012年4月,中方应邀作为主宾国参加伦敦书展。2015年10月,在习近平主席访问英国之际,总局举办了“2015年伦敦中国图书节”活动。2016年4月,中国出版代表团参加了伦敦国际书展,展览展销了一批关于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优秀图书。
体育领域
42.2012年圆满完成了伦敦奥运会参赛和派队赴英国利兹参加赛前训练营的活动。
43.2014年组织我跆拳道、体操、台球、高尔夫、板球、网球、曲棍球、冰壶、赛艇、青年男足等项目的运动队赴英国参加比赛和训练;足球和射箭项目的教练赴英参加教练员培训班。英国高尔夫、摩托艇、赛车、自行车、田径、跳水等项目的运动队来华参加了各类比赛。
44.多次邀请英国知名大学参加中英高校赛艇友谊赛。
45.2015年机制第三次会议期间,在英举办中英足球发展座谈会,双方签署《中英青少年足球“明日之星”合作计划》,并举行了体育领域对口磋商。
46.2016年3月在华举办中英足球发展论坛,同年9月英方派2名讲师来华培训教练员。6月,英国东伦敦大学男女足球队访华,与北京体育大学足球队进行了友谊赛。
47.多次组派在英国伦敦、曼彻斯特、爱丁堡、特尔福德等地举办健身气功教练员培训班和太极拳培训班,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推动我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
48.继续推动与英国各单项协会的合作,互派运动队参加了在对方国家举办的比赛、训练及交流活动,涉及羽毛球、网球、花样滑冰、田径等领域。
49.2015年4月派女足国家队赴英与英格兰女足国家队进行了2场热身赛,以备战女足世界杯。
旅游领域
50.机制第三次会议期间,双方签署《关于建立部长级对话机制的谅解备忘录》。
青年领域
51. 全国青联与英国英中协会于2010年合作建立了中英青年领导者圆桌会议机制,每年举办一届,邀请中英双方青年政治家、行业领袖围绕专题进行深入探讨,增进两国青年领导人之间的互信和友谊。2012年至今举办了三届。
52. 全国青联和英中协会合作,于2014年7月成立了中英青年领导者友好之会。2015年11月,友好之会作为论坛合作单位,协助欧美同学会留英分会主办了中英青年创新创业高峰论坛。
53. 2015年9月、10月,中英大学生领袖创新体验营分别在英国和中国开展,中英双方各选拔15名优秀在校大学生(本科生、研究生)参加。体验营内容涵盖青年领导力、青年创新创业、跨文化交流能力等培训内容,同时开展以“社会创新”、“智慧城市”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54. 依托“中欧青年牵手网”开设了“中英青年友好伙伴”专题。通过定期发布新闻信息,促进对接合作,展示交流成果,提升中英青年领域人文交流的影响力和社会关注度。目前“中欧青年牵手网”已投入试运行。
55. 为进一步丰富对英青年交流内容,拓宽交流渠道,我积极鼓励和支持中英各地各级青年组织之间开展交流合作。我通过召开中英地方青年组织交流合作洽谈会等方式,促进双方青年组织结对交流与合作。
56. 我与英国驻华大使馆合作,培训面向我优秀团干部、青年公务员、青年企业家,由诺丁汉大学实施,旨在拓展青年领导人的国际视野,提高创新和对外交流能力。
地方合作领域
57.2015年9月机制第三次会议期间,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
58.2016年3月21日至24日,共同举办了首届中英地方领导人会议,主题为 “长江经济带和英格兰北方经济中心合作”。作为会议成果之一,友好城市成都与谢菲尔德、武汉与曼彻斯特分别签署了关于教育和城市群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59. 2013年底启动中英青年交流系列活动,携手中央美术学院和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共同举办了中英青年交流系列活动第一季:“十人故事”——中英青年纪录片交流项目。2014年8月,组织中央美术学院师生携纪录片赴爱丁堡展映,得到广泛好评。
60.2015年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共同策划举办了“戏聚中英”- 中英青年戏剧交流项目,取得良好效果。
61.自成立以来,与英权力下放地区及海外领地建立并保持了友好往来,曾多次接待苏格兰、北爱尔兰、马恩岛、泽西岛等地首席部长访华。
62.2016年11月2日,双方在上海共同举办第二届中英地方领导人会议。来自中国东部省市和英国中部地区的政府领导人、企业代表、专家学者等约200人出席活动。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