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教育活动视频会议发言材料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培养青少年学生爱国情怀

2009-06-02收藏

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书记 李宣海

(2009年6月2日)

尊敬的周济部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中央就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作出重要部署,教育部党组印发了开展“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今年以来,上海市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教育部要求,积极围绕“我爱我的祖国”主题,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其中,我们结合上海实际,在以往工作基础上,对青少年学生着重开展了民族精神教育活动。下面,向大家汇报上海加强青少年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认识和做法:

  青少年学生是最富有活力的群体,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上海地处改革开放前沿,面对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加强上海200多万名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帮助他们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近年来,我们将开展民族精神教育作为加强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纳入校内外教育的全过程,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青少年学生爱国情感,引导他们确立远大志向,帮助他们成长为既有世界眼光、开放意识,又能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富有民族自信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一代新人。

  在教育部的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制定了《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在青少年学生中深入开展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健全人格教育,扎实推进民族精神教育。我们结合重大时事和学生需求,每年精心策划一个教育主题,有效激发了青少年的爱国情感;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学科特点,深入挖掘各门学科、各学段中蕴含的教育资源,推出了一批民族精神教育的示范课;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构建了“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历史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10个活动体系,编制了《上海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版图》,增强了民族精神教育的感染力。

  今年将举行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2010年上海将要举办世博会。这些重大事件都蕴含了丰富的民族精神教育资源。我们在认真组织好“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的基础上,抓住有利契机,将民族精神教育贯穿于全年工作中。为此,我们以“向国旗敬礼、为世博添彩”为主题,精心策划了五个版块的民族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共抒爱国情怀、共话祖国新貌、共享国庆喜悦。

  一是咏唱爱国歌曲。我们将“祖国万岁”歌咏活动作为重中之重,广泛深入开展了群众性歌咏活动。五四期间,我们举办了主题为“青春放歌、祖国万岁”的“五四”歌会,全市共有5000多名师生参加。下一步,我们还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要求,结合“七一”、“教师节”、“十一”等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发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广大师生,大力开展系列歌咏活动,努力形成校校有活动、班班有歌声、人人唱好歌的生动局面。

  二是组织形势宣讲。我们建立了市领导为学生作形势报告制度。今年以来,市委书记俞正声、市长韩正先后深入学校,向青少年学生专题宣讲革命历史和光荣传统,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收到良好效果。市委市政府其他领导也将陆续深入学校,开展面对面的宣讲。我们还将以“博雅讲堂”为载体,整合教育系统专家资源,开设民族精神教育系列讲座。

  三是赏析民族经典。我们扎实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精心选送一批格调高雅的民族文化走进校园,帮助广大师生增进民族情感。如,与上海电影集团合作,创作反映方志敏烈士事迹的电影《可爱的中国》;与上海歌舞团合作,组织观赏反映红军长征题材的芭蕾舞剧《天边的红云》;与上海大剧院合作,举办“红色革命经典剧目公益演出季”;与上海京剧院合作,开展“百场京昆进校园”。在暑期,我们还将推出“我爱读经典”读书活动,组织青少年欣赏爱国主义经典影片。

  四是展示校园文化。我们以“爱国荣校”为主题,搭建“联展、联演”平台,引领校园文化向社会辐射。我们将组织11家学校民族文化博物馆、校史馆,利用藏品共同举办联展活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民族文化教育;组织上海学生艺术实践基地,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联演活动,展现青少年学生热爱祖国、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五是开展主题实践。我们组织开展百万学子“学礼、知礼、行礼”主题教育,组织学生志愿者服务团进社区活动,举办学生影像大赛、京昆动画大赛等,引导青少年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我们还将在暑期推出“红色之旅”,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增进爱国情感。

  我们将深入贯彻这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围绕“我爱我的祖国”活动主题,扎实推进民族精神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怀爱国之情、树报国之志、践爱国之行!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