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也想象不出:10年前因为学校整合,已经没有多少人知晓的小学校,10年后,却成为全国基础教育的一所名校,似磁石一般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们。
这就是北京市海淀区巨山小学。“办好不选择学生的教育,维护教育的公平”已成为学校的价值取向。如今,在校生学生已从当年的180多人增长到了800多人,90%的学生是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进京务工农民子女。奇迹的背后,巨山的师生会告诉你,这里有他们尊敬的好校长,有一支优秀教职工队伍,他们全心全意地为“每一位学生一生发展”服务。
王淑清,巨山小学的校长,她已在巨山工作了32年。
“校长带着我们四处捡砖头,风中运沙,雨中运土。一年、两年……五年……十年……看啊,操场平平整整,校舍整整齐齐。校园书声朗朗,艺术殿堂歌声飞扬……”学校义务老师孙志杰曾动容地写下这样的文字。“实现‘让每个孩子都享受优质教育’的办学目标,教师团队是关键。”当学校工作步入正轨,王淑清校长把建设优秀的教师团队作为重要的管理工作。
从1998年起至今,学校聘请全校28名青年教师(同时担任着班主任,语文或数学教师)为校长助理,协助校长管理学校的教育教学等日常工作。老师们称之为‘执勤校长’。”
“‘28名执勤校长和我一起共同参与管理着巨山小学,我们共同学习,互相激励,将自己的‘我负责、我能行、我快乐’的信念变成了现实!”回味这10年,王淑清校长说。
晨岗、课间巡视、检查、督促、查清、记录……执勤校长的400余本执勤记录以及她的长达400万字批阅评语,见证了学校当时发生的大事以及点点滴滴的小事;见证了教师们、孩子们自主、快乐、健康成长的足迹;也找到了学校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共同管理精神。
海淀区班主任带头人杜景茹,六年级二班的班主任。在她的教室,布艺小老虎悬挂在天花板上,引人注目。这些都是孩子们一针一线缝制而成的,上面还写有他们的座右铭。她的办公桌就在教室最后一排,每天,她都与孩子们朝夕相处。孩子们想对她说的悄悄话,可以写到纸上,塞在抽屉里。杜老师还保持着家访的习惯。曾被其他学校开除的学生在她这里重新找到了“我能行”的自信,曾经自暴自弃的孩子在她这里有了意想不到的“我负责”的进步……杜老师每次读到孩子给她的短信留言,她都会一脸喜悦。
“不抛弃、不放弃一个学生”不仅是她的教学信念,也是巨山每一位老师的信念。
不同地域、不同的教材版本、参差不齐的教育基础,使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产生了较大差异……这些,的确是巨山人办好教育无法回避的难题。然而,王淑清和她的教师团队,义无反顾的肩负起教书与育人双重责任。这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王淑清和她的巨山团队做到了。这着实让人钦佩。
“学无止境的钻劲,求真求实的干劲,不等不靠的创劲”已成为教师团队的工作习惯;“尊重每个孩子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权利”,“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我能行’的无限潜力,欣赏、鼓励每个孩子的成长点”已成为教师团队工作的准则。如今,学校有60%的教师成为国家、市、区级骨干教师,一支“遵守‘1+1>11,全体-1=0’团队法则的优秀教师团队”快乐地工作在基础教育的第一线,践行他们卓尔不群的巨山生态和谐教育。(记者 靳晓燕)
摘自:《光明日报》2009年9月11日
(责任编辑 刘忆)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