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学生时刻感受关注的目光,她在校园BBS上为146名学生写下14万字《我爱我生》个性化手记,用笔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为改变山里娃的命运,她多次开展“三下乡”活动并在山村支教一年、资助46位贫困生;为了撒播志愿精神的种子,她曾十下广西百色扶贫接力,慷慨解囊逾10万元,与资助学生通信多达2000余封……
她就是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助教、辅导员孙雅艳。她像向导,走在年轻人的前面,带领他们一起历练成长;她又像红烛,点燃贫困孩子的梦想,鼓励他们展翅飞翔。
今年刚满30岁的孙雅艳,身材虽显瘦小,但她对学生的无私奉献和关爱却让其在学生中赢得“老大”的称号。正是对学生爱的实践,使她获得多个荣誉:2008年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2008年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
1997年,刚刚中专毕业的孙雅艳在浙江老家一所农村小学任教;2000年她顺利考上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本科生;2004年本科毕业后她担任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辅导员。
辅导员上岗之初,孙雅艳所带的146名学生,来自多个省市和不同背景的家庭,在1:146的情况下,怎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田成了她最迫切想解决的问题。
5年的辅导员生涯中,为了更加了解学生的情况,孙雅艳在上岗之初就为每名学生制订了“家访路线图”,并有针对性地设计家访问卷,配备家校联系卡,密密麻麻的公交线路图和一个个家访故事,不但集成了7万多字的《走近学生》家访手记,也为大学辅导员工作开启了“家校沟通”新思路;为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她用笔将146名学生的感动片断一一记录,形成了14万字的《我爱我生》手记,并陆续发表在了上师大的BBS上,在学生群体中引起热烈反响;为了及时排除学生的疑惑和困难,她的寝室成了“第二办公室”,甚至为了不让有事找她的学生白跑一趟,她还在宿舍门口挂起了“艳子老师信箱”24小时接受学生问询,并尝试通过面对面、书面问答等不同形式谈心,通过博客、QQ、电子邮件形式交流……
“辅导员工作只有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要赢得学生的信赖,首先问问自己是否想学生所想,给学生所需。”孙雅艳说。
2004年暑假,孙雅艳在上海师大音乐学院首次发起了赴广西百色的“音符串起希望?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她带着13名学生第一次带去慰问演出节目,用她的话说“那既是一次爱心之旅,也是一次心灵之旅”。
2004年至2009年,孙雅艳和她的学生们十下广西百色教孩子们文艺,并将曾获得的各种奖金、兼职酬劳和部分工资带头捐给山区的孩子们用以购买生活学习用品、征订书报杂志等。数年来,她与山区孩子通信2000多封,个人资助46个学生,捐助10多万元。
在孙雅艳的感召下,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师生还发出倡议募集经费进行爱心接力支持百色贫困孩子读书。
学生屈菲菲说,很多时候孙老师一句看似简单的话、看似简单的行动却能影响我们的一生,她时刻实践着“爱的教育”,她像一面镜子教会我们如何爱周边的每一个人,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很喜欢孙老师的理由。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教育是一个平等的互动过程,当你以平等的姿态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去爱学生时,你会发现他们的心扉早已为你敞开。”孙雅艳说。(记者 刘丹)
摘自:新华网 2009年9月9日
(责任编辑 刘忆)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