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双儿女幼时的眼里,她是一个只爱学生的“坏妈妈”;在结婚25年的丈夫嘴里,她是个基本不回家的妻子;可是在200多名瑶家孩子的心里,她是坚守深山32年的好老师!
她,就是全国模范教师、湖南邵阳洞口县崇山江教学点老师阳松桃。
坚守深山32年“唱独角戏”
高中毕业时,20岁的阳松桃没想到自己会当老师,当时全村才3个高中毕业生,另两个被招工到了县造纸厂,她因为消息知道晚了而错过这个机会,因此还流了不少眼泪。
可一旦当上老师,她又没想到,自己会如此全身心地投入,什么都会忘记,除了学生。
阳松桃的学校极其偏僻,过去许多年中,没电,公路也不通,几年前才通电话。从洞口县城到学校,先是坐4个半小时的中巴,到罗溪瑶族乡;之后是30多里蜿蜒曲折的山路,不通车,得步行4个多小时,就是冒险坐摩托,也得个把小时。在这个偏僻的学校里,没有校长,没人检查,然而语文、数学、自然课,包括音体美等课程,多少年来,只身一人“唱独角戏”的阳松桃一节课都没有落下。
她的一天是这样过的:早晨5点40分起床,锻炼半个小时,之后是洗漱做饭,孩子们8点准时到校早读。“还早读?”记者非常惊奇,“我是严格按课表来的。”阳松桃回答。之后上午4节课,下午2节课,其间,她要做中饭,照看着孩子们吃完中饭。下午4点放学,她要赶紧给菜地浇水施肥、上山捡柴禾,晚饭后再点着松明火把改作业、备课。
30多年的一人一校,又是全村学历最高的文化人,阳松桃除了当老师外,还无师自通地学当土医生,每次到乡镇开会,她会自己掏点钱买些常用的感冒药、退烧药等。山上的土草药,她也能认得十几种。一次上课,一个男生突然晕倒,阳松桃冷静地打来凉水为孩子抹头抹身,又找出药给孩子服下,小男生随即转危为安。
创下普及率100%的奇迹
两间又矮又破的木房子,40多户瑶家十几名学生,复式班两个年级12门课,这就是当年20岁的小松桃要面对的全部。
瑶族没有文字只有语言,也许是这个原因,多少年来,瑶家父母都不大愿意送孩子读书,于是翻山越岭劝学就成了阳松桃每年的一个重要工作。好在学生们不多,如果孩子们实在因家穷一时凑不出学费,阳松桃就会不声不响地先垫上,“先读上书再说。”这是30多年来阳松桃劝学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教学点只有一至四年级的孩子,且是隔年招生,因此阳松桃教的学生并不多,但难度大,因为从来没走出过大山的孩子,没入学之前基本上不会说汉话。为此,阳松桃摸索出了“以瑶带汉”、“双语教学”等方法,特别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所有课程都是先用瑶语再用汉语,之后再鼓励孩子们回家后用汉语说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在这个不到200人的贫寒的瑶家山寨,因为有了阳松桃的坚守,30多年来,义务教育的普及率居然达到100%;30多年来,这个小山村走出了20多个大中专生;30多年来,这个小山村没有出现过一个刑事案件和违法者!2008年,这个全县有名的贫穷落后偏僻村,还成了县里的“文明村”。
2003年,阳松桃被评为湖南省优秀乡村教师;阳松桃的名字,也被载入《罗溪瑶族乡志》――这是瑶山人对敬重者的最高礼遇。
一双儿女丢给丈夫照顾
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阳松桃的家在山那边的绥宁县,回家往返一趟得6个多小时,所以多少年来,阳松桃一直是独自一人住在学校里,一双儿女和家全部丢给了丈夫。
“到瓦屋乡来教书吧。”结婚没多久,丈夫曾经替她找了这么个机会,反复思量后,阳松桃婉拒了,“我走了学校就会垮,瑶山里的孩子怎么办?”
瑶家的乡亲们也一再挽留她,按说民办老师阳松桃嫁出去了,每个月村里就不应该负担她的工资了,但直到阳松桃随最后一批民师转正,村民们一直凑钱给她发工资。
为了瑶山的孩子们,阳松桃留下了,甚至将自己的孩子丢到一边。如今24岁的大儿子,除了寒暑假,只在妈妈身边住了8个月;如今22岁的女儿,也只在母亲身边读完四年级。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阳松桃一家四口分住四处:自己和丈夫住单位,女儿在奶奶家,儿子住校。
“更不是一个好妻子。”采访变成了阳松桃的检讨,是啊,婚假只休了一天,担心孩子们没人上课,就匆匆赶回学校。
最多时有20多个学生,最少时才3人,如今,随着形势的变化,崇江教学点的学生越来越少了。“这个学期没有一个学生,点可能要撤了,校长已经让我到山下的中心校教书了。”阳松桃有些失落,但是她说,32年的坚守,不悔!(记者 李伦娥 通讯员 王继怀)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9年10月17日
(责任编辑 刘忆)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