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吕秀兰

“论文写在大地上,才叫真本事”

2021-03-21 来源:《人民日报》收藏

  “李子已经开花坐果了,花期的抹芽、病虫害防治都要重视!”3月初,四川省屏山县,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吕秀兰正带领团队培训农民。

  成都、雅安、阿坝……从北京参加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归来,吕秀兰马不停蹄地奔赴各个水果生产基地,经常从早忙到晚。

  “吕教授选育的新品种李子,果大、离核、脆嫩!我家种了11亩,一年收入能有30多万元,早就脱贫致富了!”茂县凤仪镇水西村村民梁习全高兴地说。如今,羌脆李已成为茂县8万果农脱贫的主导产业。

  “没有吕教授,今天日子就没得这么安逸!”四川广安市前锋区虎城镇茶花村的葡萄种植大户李春霞,去年葡萄园亩产达到了3000余斤,120亩纯利润约200万元。可就在几年前,她和村里的葡萄种植户几乎颗粒无收。

  当时,村民缺乏种植技术,“夏黑”葡萄栽植密度上限为一亩150株,有村民却种了600多株,操作不当会导致通风透光差、授粉不良等问题。吕秀兰索性在村里驻扎下来,带领团队手把手指导果农,再让“大户”带“小户”,实现技术推广全覆盖。

  “不为钱来,不为利往,农民才能信你,才能听你。”每次到基层推广科研成果,送品种、送技术,吕秀兰不仅不收费,还给农民送去肥料等农资。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才叫真本事。”这些年,吕秀兰和团队在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等地建立了葡萄、李、甜樱桃科技示范基地40余个,累计推广果树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超过70万亩,累计增收达40亿元以上,每年带动5000人脱贫。

  “既然我搞的是果树研究,就一定要拿出一点成果。让农民都富裕了,研究才算有价值。”吕秀兰说,自己的愿望就是用知识富裕农民的口袋,让农民甜蜜蜜地生活。(本报记者 吴月)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