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裕国,男,汉族,四川成都人,1945年11月出生,1964年2月参加工作,198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退休前曾任西南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常委。教授,博士生导师。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辰百年,作为一名党员,我热忱恭祝我们党的百年华诞,为党带领人民书写了世界历史上彪炳史册的伟业而深感荣光!
我从小就敬佩英雄人物,钦佩董存瑞、黄继光、许云峰、江竹筠……我知道他们都是共产党员,我想,我长大也要做一名共产党员,要像他们一样,“用特殊的材料铸成”,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冲锋陷阵、视死如归;任凭敌人残酷折磨,坚贞不屈、永不叛党,做一个人民英雄!
上世纪60年代,我参加工作后,第一次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时逢“文革”期间,我的入党申请也无人问津。1979年,我报考了经济学研究生。备考学习中,我首次完整地学习了马克思《资本论》1-3卷。马克思从商品入手,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科学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资本积累和社会再生产等系列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昭示了社会生产方式变革的历史必然性,为无产阶级革命和未来的公有制社会,提供了一整套科学的思想理论,照亮了劳苦大众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我为马克思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严谨缜密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思维所折服,写了近10万字的《资本论》读书笔记,当年被北京政法学院(现中国政法大学)录取为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入校后,又在导师指导下,选定了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为毕业论文,先后通过了北京政法学院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和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我更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密切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更坚定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1981年6月,我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2年研究生毕业后,我到四川财经学院(现西南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系任教。初到四川财经学院,我便接受了难忘的教育。在文革时期间惨遭摧残的财经院校,校舍狭小残破,而以刘诗白、王叔云为代表的一批川财老教授,倍加珍惜高等财经教育大发展的宝贵机遇,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热忱支持党的改革开放,积极投身于国家和四川经济和企业管理改革实践,同时吸取国外市场经济运行和企业管理中符合经济运行规律的相关内容,潜心研究,开拓创新,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和管理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淡泊名利,严谨执教,为国家经济管理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更令我感佩的是,一批知名老教授基于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晚年热诚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老一辈经济学家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精神感召下,我们这批青年教师,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展露身手,增长才干。
记得1992年10月,党的第十四大召开,我在学校为来访的彼得堡财经大学负责人和教师送行,其中一个教授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说:今天,我在电视上看见中国共产党隆重召开十四大,你们真了不起!我是一个共产党人,但是苏联共产党竟然被宣布为非法组织,已经不存在了,有些党员甚至把党证拿到街上撕毁烧掉,令人痛心!说着,这个年近半百的俄罗斯教授眼眶都红了。这一刻,我更深刻地领悟到中国人民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领导的重大意义,由衷地为我们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感到骄傲和自豪!
高等学校是学生思想素质的熔炼之地、获取知识能力的修习之所,是青年人毕生成才有为的起点。二十余年高等财经院校管理岗位的工作实践,让我深切体会到,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的政治方针。我历来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只限于一门课程,它应该贯穿到学生入校求学的全过程。学生不仅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更重要的是做到入心入脑,坚守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终身为中国人民谋福利的精神品质,其重要性和难度,绝不亚于专业课学习,这需要学校和教师付出极大的努力。我校绝大多数毕业生具有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胸怀,有深厚的经济管理学识和国际视野,踏实进取,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但也有极少数毕业生,陷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泥坑,有的甚至丧失了基本的道德操守,走上了犯罪之路,值得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惊醒!为此,学校必须在教学、科研和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全体教师和管理干部,都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条标准,严谨任职,恪尽垂范,切实履行新时代教育者的崇高使命。
我2008年从校长岗位卸任,2014年退休,在西南财大工作了32个年头。年复一年,我看着一批又一批各层次毕业生走出学校,特别是那些受国家经济资助圆满完成学业的毕业生,青春的脸庞上洋溢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每当此时,是我最激动的时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我们再忙再累也值了。人生苦短,生命的最高价值在于为党和人民奉献,我们有幸在生命的黄金时期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亲身参与并见证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性变迁,为学校改革和发展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而深感欣慰。
当今世界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国际形势波诡云谲,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矛盾依然凸显,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上,我们党还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新考验,但是,只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党的根本使命,党就一定能够凝聚起十几亿人民的磅礴力量,任何困难和艰险都不能阻挡我们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
回顾我们这一代人,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戴着红领巾迈进新社会,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参加工作,又历经“文革”迷茫。值得我们这代共产党人倍感荣幸的是,我们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从肇始到步步深入的历程,为国家繁荣强盛和人民生活幸福,操劳奉献几十年,至今晚年忆起仍然激情难抑。
百年奋斗图强,百年沧桑巨变,百年大党风华正茂。面临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衷心祝愿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不渝,不断增强党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伟业。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