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一次反扫荡历险记

东华大学 王玉春

2021-07-02 来源:离退休局收藏

  王玉春,女,汉族,山东广饶人,1925年6月出生,194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离休干部,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山东寿光县一区妇救会主任。离休前曾任华东纺织工学院党委组织部部长。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作为一名有着81年党龄的老党员,我非常激动。回顾自己的革命生涯,有一次经历令我终生难忘。每当想起它,我就深深感到革命事业的艰辛和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就会深深地怀念那些在残酷的对敌斗争中牺牲了的同志,也永远不会忘记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1941年秋季,日寇侵华气焰十分嚣张,经常疯狂地对我抗日根据地实行残酷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那是进行大扫荡清剿的最艰苦最黑暗的时期。我山东抗日根据地是日本帝国主义推行“三光”政策的重点区域。胶济铁路一线的大批日寇在汉奸伪军的配合下,又一次扑向我山东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边”根据地,进行合围扫荡。日寇扬言,这次扫荡是要夺回一个月前被我八路军缴获的一挺水压重机枪,但实际上是找借口再次进攻我抗日根据地,屠杀无辜群众,妄图消灭抗日力量。我当时是广饶一区的妇女干部,亲身经历了那次反扫荡的斗争。

  那一天,广饶县的各区干部正在县委驻地——军屯子村开会。将近中午时分,忽然听说敌人来了!县委领导让同志们赶紧分散出村转移。我和叶芝兰、李云仙两位女同志及农会干部隋尊先一起跟随一支八路军队伍向东跑去。跑了大约十几里路,被一条南北方向的干涸河床拦住了去路,部队指战员与地方干部、老百姓一起涌到河道中沿河道向南突围,跑了几里路,发现前方村子是敌人丰城村敌据点的炮楼,无奈又折回来顺着河道向北跑,快近辛家庄时,又发现该村已被敌人侵占,远处就能听到敌人在村中屠杀牲畜、抢东西的喧叫声。大家只好隐伏在这条干涸的河道中。天色已接近黄昏,部队决定爬上河崖向东突围,转移到游击区与敌周旋。就在此时,扫荡的敌人追上来了,他们向突围的军民射击,当场打死、打伤了不少人。我和叶芝兰同志虽然跟着部队爬上河东崖,但不如战士们跑得快,跑到一大片黄豆地时,我们跟丢了。我俩看看天色快黑了,就急中生智地趴在黄豆棵底下隐藏起来。不一会儿,日本鬼子和汉奸上来了,他们端着枪,穿着黄皮鞋在豆棵地里乱跑乱叫,我们看得清清楚楚。好几次,鬼子和汉奸就挨着我俩的身边走过。他们一边搜寻一边咋呼着:“快起来投降吧,不起来就开枪了!”我们俩人用眼神互相鼓励,壮大胆子,悄悄商定:决不起来投降,就是被敌人发现了宁愿被打死,也决不当俘虏!所以不管敌人怎样嚎叫,我们就是不动,结果敌人没有发现我们。但我们听到不远的地方“啪啪”地响了几枪,随即听到惨叫声。我们想一定是我们的同志被敌人枪杀了,心里都很难受,只能暗暗记下敌人的这笔血债!敌人在豆棵里扫荡了一阵子,就都跑到附近辛家庄烧、杀、抢去了。我们望到村中映出一片火光,并夹杂着令人不寒而栗的凄惨叫声。那情景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是终生忘不了的!

  我俩慢慢从豆棵地里爬出来,想趁天黑回原机关去。刚走了几步,忽然发现了一个受伤的八路军战士。他趴在地上,浑身是血,肚子中了枪弹,怀里紧紧抱着一支大枪,他看到我们,直喊口渴。我们就将他扶起来,搀扶着去找水吃。他一手背着大枪,一手捂着肚子慢慢走。我们想帮他背着大枪,他坚决不肯。他说:“部队有纪律,只要本人没有牺牲,武器是不能给别人拿的。”我们也知道武器是战士的生命,因此我们也不坚持了。后来,这位伤员要我们把他送到他外婆家——范家庄。我们二人扶着他,跟着他边走边观察四周的情况。夜里天黑,走得又慢,也不知走了多少路,多少时间,只感到那夜走了很多的路才终于摸到了范家庄。我们叫开了外婆的大门,外婆一眼望见外孙浑身是血,一时吓得没了主意,不知该不该把受伤的孙留在家中。我们看得出她有些害怕。经我们劝说,她同意将伤员留下来,赶紧让我们进了屋,她给外孙换上了干净衣服,包扎了伤口,烧饭给他吃。我们将伤员安置好后,就趁天还没有亮离开了村子。临走时,那位老大娘塞给我们每人两个窝窝头。我们也已经一天二夜没吃东西了,肚子十分饥饿,因此,我们非常感激那位大娘。

  离了范家庄,我俩就向县委驻地军屯子走去,还有十几里路。为了躲避敌人,我们不走村庄,而是寻着田间小路走,边走边打听,不时还要隐藏起来。就这样,又经过了一天的时间,直到夕阳西下,才回到了县委机关。

  我俩一到机关,见到早已回来的同志,心里高兴极了,二天二夜的疲劳和紧张心情一下子飞到了九霄云外,简直就像回到了家一样。同志们见我俩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也十分惊喜,好几个同志围者我说:“哎呀,小赵(我原名叫赵秀英),你可回来了!你还活着啊?我们大家听说你在辛家庄被敌人打死了,准备晚上抬着棺材去给你收尸呢!你没出事,这太好了!”后来,大家才知道,那天在辛家庄牺牲的是李云仙同志,当时她刚满十八岁,是个年轻有为的女同志。她在混乱中被敌人的子弹打断了一条腿,不能走了,夜里就被敌人拖到辛家庄活活打死壮烈牺牲了。我和叶芝兰比她还小,只有十六岁。抗战初期的干部大多数都很年轻,但都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这时,大家都为李云仙同志的不幸牺牲万分悲痛,都表示要更加努力工作,坚持抗战到底,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为李云仙同志和其他死难烈士报仇!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这段经历发生在我年轻时代,虽已过去了近八十个年头,但仍时常索绕在我的脑海,回忆起来,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今年,我们党将带领我们中国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在开启历史新征程的道路上我倍感自豪,充满信心!

(责任编辑:姚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