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牢记使命60年

复旦大学 宗廷虎

2021-07-02 来源:离退休局收藏

  宗廷虎,男,汉族,江苏扬州人,1933年2月出生,1951年8月参加工作,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退休前曾任复旦大学中文系党总支书记、学校语法修辞研究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21年对我有特殊意义。它既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我入党65周年,还是我领受党组织任务60周年。60年来我一直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1956年我怀着当记者的梦想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孰料1961年毕业前夕,主持校党委工作的副书记王零同志找我谈话说:“陈望道校长要求新闻系挑选一名毕业生,到他创建的语言研究室跟他学修辞,挑中了你。你是共产党员,交给你一个任务。现在国家号召要抢救老专家学术遗产。望老(对望道先生的尊称)是著名修辞学家,70岁啦,他的学术遗产急需有人继承。你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千方百计把他的学术思想学到手,并发扬光大!”王零同志是新四军出身,军人作风犹存,说话干脆利落,但字字千钧!我曾宣誓,共产党员应听党指挥,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我任校学生会大型墙报《复旦学生》主编时,曾有幸见过陈望道校长,请他为墙报创刊号题词。他所题“红透专深”四字是对全校学生的殷切期望,我理解也是对我的要求,于是高兴地奉命去研究室报到。

  起初两年,当记者的梦还时常出现,后来是望老的身教和言教魅力深深感动了我,使我自觉而坚定地走上继承发扬陈望道修辞学思想之路。

  先说身教。令我印象特深的有两件事:一是望老早年留学日本学的是物理,后改学法律,获法学学士学位,最后却专攻文法、修辞的事迹。他对我们说:“当时有人说中国语文没有规则,比外国语文低一等。我为了争一口气,就开始研究修辞。为了证明汉语不但历史悠久,而且还具有特殊的魅力!”望老为祖国需要而自愿改行并钻研终生,令我十分钦佩!二是1932年他的《修辞学发凡》出版,学术界尊之为我国现代修辞学史上的里程碑。1956年元旦,毛泽东主席在沪接见望老时说:“陈先生,我最近看了你的《修辞学发凡》,写得很好。听说你还在研究文法,希望研究下去。现在有人讲话、写文章,不讲文法,也不讲修辞。”毛主席的鼓励使望老十分激动,次日一早就召集研究室成员传达此事。(据倪海曙《春风夏雨四十年——回忆陈望道先生》)陈望道校长身兼十多职,异常繁忙,还见缝插针利用开会、读报、听广播等机会收集新的语言现象,思考文法、修辞问题,常于深夜起床记下心得以免遗忘。直至他生命的最后岁月,在华东医院的病榻上还坚持修改完成他的《文法简论》。他鞠躬尽瘁、视学术为生命的精神深深教育了我。他心系祖国,无比热爱祖国语文事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再说言教。语言研究室设在望老府邸楼下,他常下楼为我们讲授研究文法、修辞的新见解。我至今仍珍藏着当年的听课笔记。据不完全统计,1961年至1966年他讲授有关修辞的内容达70多次。我很庆幸自己能当面聆听望老的教诲,耳濡目染,获益终生。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望老多次强调学术研究应该具有创新理念、创新道路、创新方法。他多次谆谆教导我们,修辞学研究必须“立大志攻坚”“研究工作要有创造性。你们是创造财富的,不是专门继承的,要对祖国文化遗产有所贡献”。他提出的创新道路是以马克思主义观点为指导思想,以中国语文事实为研究对象,批判地继承我国语言学遗产,批判地吸收外国语言学研究成果。同时要立足于中国的今天,为当前中国实际服务。换句话说就是立场要站稳,方法上要能网罗古今中外,此即他提倡的“古今中外法”。这在我国修辞学史上也是创举,弥足珍贵!这也是我多年来的行动指南。

  望老的身教与言教为我们树立了做人与做学问的榜样。他博大精深的修辞学思想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引领我国修辞学改变面貌、开拓创新的指路明灯。作为他的学生,我应该努力学习、继承与发扬他的修辞学思想。

  1977年望老仙逝后,从1979年至今的40多年里,我遵循望老的教诲和遗愿,在修辞学理论、修辞学史与修辞史三个分支领域里潜心钻研,努力探索。修辞学理论方面,我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多方面宣传陈望道修辞学思想。除在数种修辞学史著作中设专章论述望老的修辞学说外,还发表了学习陈望道修辞学说心得体会文章59篇。二是对望老论著中的观点、见解加以弘扬阐发。例如望老明确提出“修辞学是属于语言学与文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我们在此基础上拓展为,“修辞学是介于语言学、文学、哲学、美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之间的边缘性、综合性学科”。因为望老也曾指出,语言研究者要学一点哲学,学一点美学,学一点心理学等,这自然蕴含了修辞学与这些学科的密切关系。

  中国修辞学史与中国修辞史两个分支领域,过去少有人涉猎。遵循望老教导,几十年里,我努力探索,并与陈光磊先生等组织团队攻关,有所突破。一是贯彻“史论结合”原则,分别构建不同的理论体系、描绘各自的演变轨迹,并阐述其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等。二是坚持多角度、多层次开掘。既有浓缩勾勒的简史,也有铺开论析的详史;既有纵贯数千年的通史,也有仅着眼于现当代的断代史;既有修辞学与语言学内部语音、词汇、语法等相互融通的修辞史,又有修辞学与美学交融互动跨学科的辞格审美史。三是尝试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力图使后出的史著超越前者。

  科研道路并不平坦,尤其是开拓新领域,有更多艰难险阻,可谓举步维艰。每遇重大困惑,我常徘徊在校园内望老铜像前。他老人家殷切期望、谆谆嘱咐的音容笑貌立即浮现眼前,坚定我信心,激励我奋起!当年党组织的重托也激励我勇往直前!这就是我在科研道路上不敢懈怠,至今已88岁仍毅然坚持探索的动力。

  60年来我未忘初心,牢记使命,饮水思源,满怀感激之情。党的恩情比天高比海深!如果没有党的培养与望老的教诲,我一个穷人家孩子,根本无法迈进大学门槛,更遑论跻身科研行列并取得一些进展。今后我将矢志不渝,在继承发扬陈望道学术思想道路上持续探索,奉献余生!

(责任编辑:姚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