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我永远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兵

中国人民大学 龚志发

2021-07-02 来源:离退休局收藏

  龚志发,男,汉族,浙江宁波人,1927年7月出生,1942年2月参加革命,1944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离休干部,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新四军六师十八旅五十四团团部特务员,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渤海军工三局运输队队长。离休前曾任中国人民大学信息系计算站主任。

  今年的7月1日,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的100岁生日。这个日子对我有着非常特殊的含义。我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在党的领导下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亲眼见证了党带领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开启了新时代。那段日子已经过去数十年,我现在也已是一个90多岁的老人,但我对那段岁月始终记忆犹新。正是在那段炮火纷飞的战乱年代里,我遇到了党,找到了一生为之奋斗的方向。

  我幼年失了双亲,年仅11岁便到了上海一家机械厂做学徒养家糊口。也许是上天眷顾,我对机械有着天生的热爱和敏感,干活勤快麻利,做学徒得心应手,甚至带我的师傅也常常对我赞不绝口,总愿意把一些技术上的小窍门告诉我。因此,没上过学的我虽然对于一些理论知识并不知晓,但一颗热爱钻研的心弥补了这方面的缺憾,我在技术上取得了飞快的进步。工厂的老板见我非常灵活,说我“还行”,就让我“描图”,也就是给工厂里的机械、车床绘图。久而久之,我就对机械、车床的整体构造和零部件熟记于心,哪台机器出了什么问题,我都能给修好。于是,十三四岁的时候,我便已经成了厂里可以带徒弟的师傅了。当时,我这个“小师傅”,因为个子小,够不着机床,要每天带着凳子,踩在凳子上去够机床。回忆起来,在机械厂的生活虽然有些苦闷,但也是这段岁月,使我能够有幸走到了党的身边。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很早就沐浴着马克思主义的春风。彼时的上海还是敌占区,地下党便偷偷地到工厂为我们讲课,讲资本家的剥削,讲工人的劳苦,新四军、毛泽东这些名词和名字,在不知不觉间便进入了我的脑海。因此,在做学徒的那几年,我不仅仅在学习机械技术上的知识,也在接收着共产党的洗礼和教育。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萌生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想法,心里默默地种下一颗种子,同时也坚定了以后的人生道路。我想要加入新四军,赶走日本鬼子,推翻资本家的剥削,让广大劳苦群众过上幸福自由的生活,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于是在15岁的时候,我便和同行的工友在地下党的带领下一起加入新四军,开启了属于我们的戎马生涯。

  我记得那时候的新四军正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军用物资十分短缺,给我们当兵的每个人5颗子弹和1杆枪,但这5颗子弹我只能用4颗。我要留着1颗子弹,若被日本鬼子抓去拿刺刀弄死,倒还不如我自行了断。其余那4颗子弹也不能白白打出去,要争取做到每颗子弹都能消灭1个敌人。子弹用完的时候,我们就只能到日本鬼子和伪军们那里“要”,我们叫他们“运输大队长”,而每一次去“要子弹”,往往都伴随着一场恶战。

  我印象最深的是车桥战役中的碉堡攻坚战。那是个晚上,夜里风沙很大,大家能很好地将自己隐蔽起来。我们摸黑到了敌人的碉堡外围,通过之前地下工作打探到的暗号,轻易进入了整整36个炮楼的碉堡群里。敌军的守门士兵对我们的进入感到十分意外,很快被我们俘虏了,并且交代出了另外3道防线的暗号。随后,我们潜到其中6个炮楼上,准备把手榴弹从炮楼的枪眼里扔进去,从而攻下整个炮楼。但是战斗总不会按照计划进展得那样顺利。地面隐蔽的战士不小心惊动了马棚里的马,马一叫唤,大家的行动全都暴露,战斗不得不提前打响。幸而提前做好了准备,我们很快攻下了这6个炮楼,并以此为据点,利用炮楼的机关枪攻击其他的炮楼。与此同时,地面部队则用镐凿穿墙,扔手榴弹进去,这样里应外合经过两天两夜的鏖战,才最终胜利结束了这场战斗。车桥战役的胜利为之后攻打县城提供了强有力的战略支援和后方支持,这也是我最为之骄傲的一场战斗。

  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战争打响,作战对象变成了国民党军队。国民党军队有着精良的美军装备,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汤姆逊突击枪,这种枪一连发有50颗子弹,所以如果我们跟他们面对面地硬抗,会吃很大亏。当时我所在的战斗区域是苏浙皖地带,山地非常多,我方部队就化整为零进入山丘树林中。那片区域是“口袋山”,四周是山,只有一条道,我方部队利用对山地的熟悉,引诱敌军深入,将其包围在“口袋”中。汤姆逊突击枪虽然猛烈,但是射程有限,我方部队居高临下,而且步枪的射程更远。国民党部队被我们打得示意投降。但是没想到,这次投降是诈降,等我方部队下山接收降兵时,竟遭到国民党部队袭击。战士们都忍无可忍,最终歼灭了这支部队。

  在战争的岁月里,军与民的鱼水情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严格恪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日本鬼子来扫荡或国民党部队来搜查的时候,老百姓将共产党士兵隐藏得结结实实。每次战斗结束后,缴获的枪和炮弹归部队,罐头、衣服就给百姓,因此老百姓都念着共产党部队的好,让自家儿孙去参军,保卫家乡和祖国。每次想到这些,我就深深地感悟到什么叫“人民子弟兵”,战士都是从老百姓当中来的,自然要时时刻刻保护老百姓的利益。日本鬼子烧杀抢掠,国民党部队为非作歹,这都不得人心,唯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才是中国最广大群众拥护的部队。

  战争是残酷的,当年与我同行参军的12人,到新中国成立时仅有2人活了下来。能在战争中幸存下来靠的绝不仅仅是运气,还有身经百战所积累的战斗经验。仗打得多了,经验自然就有了。子弹一打过来,我基本上听声音就能判断它是近是远,判断打来的方向,自己也就该躲躲该滚滚,不能在那儿傻站着等死。我一直说,在战场上激情和热血是需要的,但是不能急躁。有一次战斗,身边的一个战友被子弹打中了。我跟他说先把伤口捆住,待在那儿别动,因为子弹实在是太密集了。但战友害怕在那干等没有出路,就想站起来往后退,结果敌人机枪扫射过来,他就这么牺牲了。能在战乱年代幸存下来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每每想起当年的战争岁月,我都会对如今的太平生活更加珍惜。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永远记得难事先揽着,好事让一让。以前我们共产党员都是冲锋在前,撤退在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战争年代,战士们看到的都是首长冲锋在前,那自己又还有什么理由躲在后面呢?因此我们共产党的部队总是有着不怕死的革命战斗精神,这种精神明显地体现在我们每一位党员的身上。

  我仍然清晰地记得,第一次申请入党的时候,我还是共青团员,也是大队长。等到我虚岁18岁时,达到年龄标准,被组织批下来了,那是1944年的2月7号。由于在共青团里的时间算候补期,我直接成为了正式党员。在那段枪林弹雨、炮火纷飞的艰难岁月里,正是靠着共产主义的信仰,靠着党组织的教育和帮助,我才坚持到了战争结束,迎来了光明。此后在人民大学求学和从教的日子,在战争中沉淀的对党的热爱和忠诚一直熔铸在我的灵魂和血液里,我一生不敢忘记,也时刻提醒自己用一生去践行,我永远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兵!

(责任编辑:俞曼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