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立足丰厚人文积淀和独特院士资源,出台《宁波市“院士之乡”科学教育实施办法》,实施科学名师培育、创新实验升级、拔尖人才培养、社会协同共育等四项工程,积极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全面推动区域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实施科学名师培育工程
发挥“大先生”引领作用,通过宁波籍院士领衔带动,提升师资队伍专业素养。一是配强师资队伍。建立科学副校长制度,现有7位院士、200余位教授及500余名科技人员担任科学副校长,实现全市中小学校全覆盖。二是强化培养培训。实施科学教师访学计划,每年选拔一批高水平、复合型科学教师,到高校、研究所、高新企业进行深造,定期评选优秀科学教师、优秀科技辅导员、优秀实验员。全市现有科学类学科特级、正高级等专家200余名。三是加强导师指导。邀请院士、科学家、高校和高新企业专家等组成导师团,每月通过“院士开讲啦”讲座、科学公开课、科普大讲堂等形式定期为师生授课,提升教师理念技能及学生科学素质。施一公、王建宇、郑纬民等5位院士已为宁波师生开设科学课,参与师生超600万人次。
二、实施创新实验升级工程
践行“大实验”教育理念,通过联合大院大所、高新企业,共同创新改进实验教学。一是提高教育装备配置标准。实施“中小学科技校园”建设行动,根据实验室建设标准,加快老旧实验室升级改造。目前已建成400多个创新实验室、创客教室、STEM教室等新型教学空间。二是开齐开足开好实验课程。研制中小学实验教学基本目录,梳理实验清单,将新课标规定的48个学生必做科学探究活动,与港口物流、智能制造等宁波特色产业相融合,打造一批引领性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监测系统,将实验教学情况纳入教学视导和日常督导。三是创新实验教学评价模式。从2021年起,在全国率先将科学实验操作测试纳入中考体系,建立命题标准化、装备标准化、程序标准化的考试模式,测试结果作为中考招生录取重要参考,引导全市各主体重视支持中小学科学教育。
三、实施拔尖人才培养工程
实施“大活动”牵引示范,通过常态化科学赛事活动实现以赛选才、以赛育才,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及培养路径。一是建立日常发现机制。建立全市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体系,组织学科教师、班主任推荐天赋超常学生,组建专家团队进行评测选拔,做到精准发现并建立数据库。二是完善以赛选才机制。完善市级“一月一赛”机制,将教育部23项自然科学素养类竞赛项目下延,设立市、区、校三级比赛,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三是贯通大中小学联合培养机制。针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学生开展高阶学术培训,在课程建设、导师团队、学习方式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与西湖大学等一批高端学校建立联合培养机制,组建“未来科学家培养共同体”联盟,开展科技新苗、英才计划。
四、实施社会协同共育工程
推动“大社会”协同培育,通过创设新型育人场景,实现科学教育家校社一体化,打造校内外精品课程。一是落实“一校一基地”结对。实施校外资源共享计划,通过共建、授牌、购买服务等方式,推动每所学校就近结对一所科学实践基地,联合开发校本科学课程。目前“一校一基地”已覆盖全市70%的中小学校。二是加强馆校数字化合作。统筹博物馆、科技馆等多主体,建成内容详实、特色鲜明的线上科学教育课程图谱,引导中小学生根据场馆特色与自身需要开展科学实践。目前已联合宁波科学探索中心、院士中心等推出《忆童弟周》等5部科学家精神科普剧课程。三是鼓励建设家庭实验室。倡导“将实验室建到家庭”,开设符合孩子认知规律的家庭实验课程,配备专业学科教师进行指导。组织开展宁波市中小学生智创小小科学“家”活动,吸引学生及家长100余万人次参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