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青海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达100%

2021-12-24 来源:教育部收藏

  “双减”工作开展以来,青海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系统推进各项工作。截至12月初,全省292所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已全部压减,其中120所转型,172所注销,压减率100%;校内课后服务已基本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全省“双减”工作进展平稳有序,师生家长普遍认可。

  一、坚持高位谋划,强化顶层设计。省委书记、省长高度重视,就“双减”工作作出指示批示,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党组会、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省政府专题会等专门研究贯彻意见。省教育厅及时提请省政府修订民办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市场监管、公安、民政、金融监管等部门职责。在设立“双减”工作专班的基础上,编制部门积极推动在教育厅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处室。建立由20个省直单位组成的青海省“双减”工作协调机制,强化协同、形成合力。

  二、坚持系统观念,有序安排部署。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若干措施》,制定《2021年“双减”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召开省、市(州)、县(市、区、行委)“双减”工作调度会,在课后服务、五项管理、规范教师行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等方面,累计出台30余个文件通知,印发12期工作信息,督促指导各地进一步加快工作进度。

  三、坚持从严治理,规范校外培训。“双减”意见发布后,及时组织在全省范围内叫停暑期学科类校外培训,明确不再审批新设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对开展学科类培训(作业辅导)的托管班及时排查整治。面向校外培训机构、教师和学生家长开展“两承诺一封信”活动,重新修订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明确准入门槛,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逐一开展重新审核登记,并组织各地对校外培训广告进行清理。

  四、坚持效果导向,强化督导检查。对全省校外培训机构开展集中检查和打击整治教育领域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开展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等专项整治。将“双减”纳入漠视侵害群众利益专项整治内容和省政府民生实事工程,督促各市州加快工作进展。教育、民政、公安、市场监管、消协等部门组成暗访组,开展随机实地督查、暗访活动。截至目前,已开展4轮次,查处取缔“黑机构”91所。

  五、坚持稳中求进,守住风险底线。紧盯系统性风险,教育、网信、公安等部门共同制定维稳工作方案,开展涉稳风险隐患摸排。紧盯资金监管风险,教育会同银保监部门做好资金账户风险监测,省消协发布秋季开学消费提示,公开比选建设全省校外培训机构收费监管平台。紧盯人员失业风险,对从业人员梳理排查,明确失业保险金和失业补助金发放要求。紧盯舆情炒作风险,强化舆情监测,及时宣传报道、正面发声,合力守住社会和谐稳定底线。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