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浙江台州创设“双减”测评指标体系 以数字化集成赋能改革落地增效

2023-11-21 来源:教育部收藏

  浙江省台州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区域“双减”评价指数测评指标体系,旨在以数字化改革赋能“双减”工作常态化,依托指数激励,实施科学测评,以更细化、可操作的指标体系推动“双减”工作快见效、见长效。

  一是强化统筹抓推进。“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台州市每日总结工作进程,提炼亮点,破解难点,结合区域实际及“双减”工作要求,出台《台州市“双减”评价指数测评办法》,设定“压减成效、人员配置、财政补助、平台监管、课后服务、违规查处、有偿补课、风险稳控、典型经验及提质增效”10项核心指标,全方位监测各县市区“双减”落实情况。台州市30个部门联合组建“双减”工作专班,设立“1(综合组)+6(课后服务组、准入登记组、监管执法组、资金监管组、舆情引导和管控组、安全稳定组)”组织架构,明确运行管理制度和监管责任清单,形成多方联动、统筹推进、内外并举的工作格局。

  二是动态调整盯重点。市“双减”工作专班协同各职能部门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会商研判,全面分析形势任务,根据“双减”阶段性工作重点,动态调整核心指标和测评办法。今年5月,根据浙江省“学有优教”工作考核要求,将核心指标和指数设计迭代至6.0版本,新增“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纳管”“数据稽核”指标,提高“资金监管”“违规查处”“氛围营造”等指标测评分值,引导各地出台行政执法工作实施方案,加大违规查处力度,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加快机构线上支付开通,有效助推数据稽核、平安消费、监管护苗等各类专项行动落实落细。

  三是配套机制强落实。先后出台中小学文化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监督管理实施意见,厘清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权责;出台《台州市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资金监管暂行办法》《台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管理的通知》《台州市校外培训机构存量资金管控工作流程》,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管理;建立教育行政执法协作配合机制,将校外培训执法工作全面纳入“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印发《台州市加强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校外培训执法体系;建立台州市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指南》,全面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出台《关于落实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等行为治理工作七大责任的意见》,对涉事教师所在学校及学校负责人进行“捆绑问责”。

  四是定期亮晒促改进。按照责任分工,对标对表,市“双减”工作专班各职能组每两周对各地“双减”工作进展实施科学测评,在书记市长群、教育局长群、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群亮晒县市区指标达成情况,以“测”促改,以“晒”促进,实现政策执行、工作推进、督查整改、结果运用等全流程管理。同时,对区域典型经验进行加分推广,激励各县市区“双减”工作走在前列,形成品牌。截至目前,已发布39轮“双减”评价指数测评结果;今年以来,台州市“双减”有关做法在教育部《“双减”改革每日快报》刊发43次。

  五是强化运用优管理。将“双减”评价指数测评结果作为考核各地“双减”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并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县市区督查督办事项、漠视群众利益专项整治及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内容。实行“两周一排名、两周一通报”模式,每两周在书记市长群、教育局长群、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群里对相关工作结果进行亮晒,对连续两次排名居全市后三位的县市区给予黄色预警;对连续三次排名居全市后三位的县市区给予红色预警,并由市委、市政府领导约谈相关县市区负责人,进一步加大违规查处和失责问责力度,有效推动全市“双减”工作再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