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激发“双创”活力 托起学生成才梦想

2021-11-26 来源:教育部收藏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

  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育人育才“本色”,突出实践育人,形成了3+3就业创业工作体系,持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

  一、构建“三位一体”工作体系,保障就业创业

  一是课程培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涵盖“意识培养—素质养成—模拟演练—实战操作”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全覆盖、全参与。立项建设自治区在线“专业与创新创业融合”开放课程6门、院级213门,全面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素质。二是实践孵化。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校区创业基地达3000平米。“筑梦草原众创空间”入选自治区级众创空间,依托学院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了10个创新实验室,实行全天候开放制度,年均使用超过1万人时,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专业与岗位高度契合、“零距离”对接的目标。三是社会扶持。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实践教学基地169个,联合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开办“正大班”“君正班”等校企合作订单班,促进产学研创有机结合,2020年476名毕业生入职合作企业。与神华北电、大庄园肉业集团等当地龙头企业共建孵化器,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实践交流平台。组建创业导师队伍,聘请校友、专家、企业家等开展讲座辅导、“一对一”项目跟踪,支持学生实体化创业。

  二、完善“三个驱动”工作模式,凸显“双创”特色

  一是专业驱动。以专业为导向,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兴趣,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渗透到各教学环节,以专业为依托,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通过师生共创、科技成果转化帮助毕业生“能创业、创成业”。毕业生那日苏依托所学专业,发明锯片式粉碎机、液压式草捆装车机等,投入生产为广大牧民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带动就业21人,被誉为“草原发明家”。二是项目驱动。教师立项学生参与,教学相长、带动创业。如利用“中蒙药材种植机械研发”“藜麦优质品种筛选和优质高效种植技术开发”“100KW分布式风力发电系统”“火眼晶晶—肉乳真实性分析服务提供商”等项目带动毕业生就业创业。三是大赛驱动。支持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赛事,通过“广泛发动、培养兴趣→确定方向、强化训练→以赛带练、以练促赛→凝练精品、重点孵化”,构建“校赛→省赛→国赛”递进推荐和“初赛→复赛→决赛→展示”竞赛体系。每年有200多个学生团队、2000余人次参与各类双创赛事,5000余人次参加双创培训,三年来,荣获“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1项,铜奖4项,自治区金奖8项。

  三、实现“三个提高”,彰显“双创”成效

  一是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创新创业推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磨练了学生意志品质、强化了使命担当。涌现出了毕业返乡创业,以“公司+牧户”的模式带领牧民科学养牧脱贫致富的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新闻人物刘志强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典型。6名学生入选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典型事迹,近三年,师生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3项;二是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参与创业人数均逐年增多,带动了就业,2020年在疫情影响之下,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仍超过90%。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96%,普遍反映学院培养的学生素质较高、业务强、能吃苦、勤学好问、上进心强,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锻炼,许多毕业生成为业务骨干或技术能手。毕业生三年内得到职务晋升占52.02%。如毕业生高方欣入职神华北电胜利能源公司,研发《WK—35电铲全时状态数字化平台》,间接创造价值超过2000万元,拥有实用新型专利3项,荣获集团公司技能模范等多项荣誉。三是提高了学院的社会声誉。学院先后荣获“全国毕业生就业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中国双创典型示范高校”“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创新单位”等。内蒙古电视台、北方都市报、中国高职高专网、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等新闻媒体多次对学校创业工作和典型进行了宣传报道。

(责任编辑:俞曼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