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扶“志”追梦 扶“智”筑梦 扶“质”圆梦

2021-11-26 来源:教育部收藏

陕西科技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发挥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作用,将家庭经济困难生就业工作作为落实“六稳、六保”首要任务,切实打好“扶志、扶智、扶质”组合拳,确保家庭经济困难生好就业、就好业。

  一、聚焦扶“志”,科学谋划顶层设计

  学校作为省属高水平大学,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招生比例高达85.9%,家困生占比33%,农村生源近70%。因此,家困生高质量就业是推动学校就业工作的牛鼻子。一是调研帮扶群体,谋准工作方向。学校每年结合就业形势深入开展就业意向调研,摸清就业底数,查准学生求职盲区和能力痛点,明确工作方向。二是构建多元机制,夯实就业闭环。制定7项就业制度,确保专业课程、实习实践、就业指导等环节有效衔接;建立“日统计—周通报—月简报—年考核”工作机制,实现“一生一档”精准帮扶;成立校院两级就业领导小组,协同党政领导、辅导员、专业教师、校友等多元指导力量;强化专业能力,辅导员就业指导资格认证达到100%覆盖,遴选优秀就业指导师60余名开展全程化帮扶,近三年家困生毕业去向落实率高出全校8.2%,有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毕业生实现100%就业。三是强化信念引导,培育时代新人。作为西迁群体之一,学校注重弘扬西迁精神,引导学生扎根西部,深入基层,将职业选择与国家需求相结合,每年有60.2%的毕业生选择留在西部就业。2016届毕业生孙可榜扎根新疆和田、2018届毕业生杨盼生远赴西藏阿里,用青春之行动投身祖国西部建设。

  二、立足扶“智”,夯实平台提升能力

  学校以家困生能力短板和实际需求为导向搭建平台,开展特色化帮扶。针对实践能力缺乏,实施“阳光助学工程”。从2001年起逐步建立了以家困生为主体的6个经济实体,年均提供岗位700余个,帮助千余名家困生实践锻炼;有效统筹社会资源挖掘校外岗位,服务19489名家困生,显著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组织协调等实践能力。针对综合素质较低,开设“阳光三航课程”。聚焦就业内驱力,开设生涯规划实操等“生涯导航”课程;聚焦求职择业技巧,开设演讲与口才等“求职启航”课程;聚焦多元化选择,开设政策宣讲等“基层远航”课程,三大课程涵盖学生成长全过程。针对求职自信不足,构建“阳光心理体系”。围绕家困生普遍存在的自卑、人际敏感等共性心理开展10个主题心理团辅;阳光心理咨询室先后为1200余名家困生提供就业心理援助。2019届毕业生师崇盼在阳光平台经过3年锻炼求职成功的事迹受到央视《焦点访谈》节目《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专题报道。

  三、助力扶“质”,丰富供给凸显实效

  学校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宣传、媒体融合的重要论述,善于运用网络思政作为新时代推动就业工作的切入点。一是依托省级网络思政平台,实现高质量内容供给。学校斥资700万元建设网络思政中心,成为首批教育部易班建设高校,陕西省高校易班发展中心、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相继在学校设立,为辅导员运用网络开展就业指导、价值引领奠定基础,培育出李萌等一批网络思政名师以及“萌哥有话说”“婷姐说就业”等优质思政栏目和高质量线上课程。二是创新“互联网+就业”模式,实现高质量岗位供给。利用“云就业”畅通线上线下渠道,有效应对疫情防控挑战,实现35家人才机构和2522家名优企业全天候开展校园招聘,年均提供优质岗位5万余个;开发“SUST云科大”服务号,覆盖学生求职全过程,大数据分析确保高效推送、优先推荐、精准施策。2020届湖北籍家困生邓明睿通过线上平台成功就业,受到人民网、人民视频、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推出的特别节目的专题报道。

  陕西科技大学将始终秉承“三创两迁”精神,践行立德树人使命,不断完善帮扶体系,让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敢于追梦、勤于筑梦、勇于圆梦,努力培养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