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构建“四个一”重点群体就业保障体系 助力黔山贵水脱贫攻坚

2021-11-26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贵州工商职业学院

  贵州工商职业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有关工作要求,健全机制、创新体系,主动作为、送岗到家,千方百计帮扶低收入家庭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2020年,学校开展的针对贫困家庭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实现了100%覆盖,帮扶有就业意愿的实现全员就业,就业率达98.1%,岗位适配度明显提升,近200名毕业生实现高品质就业。

  一、建强“一个体系”,立起就业扶贫新高度

  一是突出就业“一把手工程”。党委书记、校长(院长)挂帅主抓,成立就业工作专项领导小组,把就业扶贫作为政治任务、良心工程来抓。二是开展“五位一体”就业指导。成立党委书记和校长、院系领导、骨干教师、辅导员、就业指导师共198人参与的帮扶队伍,形成“学校统筹、学院主抓、部门配合、全员参与”的工作体系。三是制定就业帮扶工作方案。针对2020年新冠疫情特殊形势,及时出台《关于疫情防控期间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的实施方案》《2020届毕业生就业攻坚工作方案》《2020届农村“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方案》,为就业工作提供了坚强的制度机制保障。

  二、理清“一本台账”,提高就业扶贫精准度

  一是全面摸查。经学校精细统计,2020届5338名毕业生中,困难毕业生2780人,占比高达52.1%,其中“建档立卡”毕业生1230人,在贵州高校居于前列。二是分类指导。成立9个就业帮扶专班,按生源地多线开展“一对一包保”帮扶,发放求职创业补贴417万元,了解未就业贫困家庭毕业生的家庭背景和专业特长、就业意向等,加强就业指导和心理疏导,为精准帮扶工作夯实数据基础。三是精准施策。采取“一生一策”台账式工作模式,量身定制就业指导,精准推送岗位信息,对符合条件的提供公益性岗位,对就业存在困难的带岗上门,确保都能实现就业。

  三、创新“一项机制”,提升就业扶贫关怀度

  一是家访送岗真切帮扶。建立“送岗到家”的家访工作机制,各帮扶专班深入全省9个地州49个县,累计行程22284公里,走进200多个低收入家庭,“岗位上首推、心理上疏导、经济上帮扶”,帮助毕业生过好人生“关键一关”(典型案例:王蒙,赤水农村的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学校得知其尚未就业后,遵义专班克服汛期泥石流阻路的困难,由遵义绕经重庆江津、四川泸州行程400余公里赶赴学生家中,帮助其分析优势、树立信心、明确意向,联系企业线上面试,最终帮助其成功入职中国电建西北勘测设计院)。2020年12月,作为贵州省16所民办高校唯一代表,学校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上做专题报告,送岗到家的做法得到高度肯定和广泛推广。二是创新“七朵云”就业帮扶体系。针对新冠疫情给就业工作带来的现实影响,学校升级就业信息化系统,搭建“七朵云”线上就业服务体系—“云沟通”坚定就业信心、“云培训”强化就业技能、“云指导”精准推送信息、“云招聘”助力企业面试、“云毕业”远程办理毕业手续、“云宣传”树立典型提振士气、“云安全”确保学生就业安全。针对贫困学生群体,30余名毕业班辅导员通过教育部24365平台和校内“七朵云”推荐岗位和课程5000余次,开设就业培训课程70余次,开展一对一就业心理辅导1500余人次,高效助力毕业生如期充分就业。

  四、坚守“一个理念”,拓展就业扶贫覆盖度

  2020年,贵州仍有9个深度贫困县尚待摘帽,是“贫中之贫”“坚中之坚”,保障这些贫困县毕业生及时充分高质量就业,成为学校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学校坚持“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教育精准扶贫理念,积极对接国家重点战略区域优质企业,为这部分毕业生争取高质量就业机会;专门选派能力强、资源广的干部专班赴贵州威宁、晴隆这两个深度贫困县对接帮扶,实现有就业意愿的威宁籍毕业生305人、晴隆籍毕业生70人100%就业,其中在中国电建、中建一局、中国水利水电等校企合作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月薪超6000元,有效助力威宁晴隆按时保质打赢脱贫攻坚战。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