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五举措”做好贫困生就业精准帮扶

2021-11-26 来源:教育部收藏

湖北师范大学

  湖北师范大学农村生源多,贫困毕业生占比近30%,就业压力大。学校将党中央和国务院稳就业决策部署作为办学治校的根本遵循,认真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将服务贫困生就业作为工作重点,建立“扶志赋能+送岗送策+基础保障+监测预警+责任体系”五举措工作机制,促进有就业意愿的贫困生全部就业,就业质量高于其他生源。

  一、开展扶志赋能行动。多种形式激发贫困生就业内生动力,克服就业心理压力和“等靠要”思想,变“要我就业”为“我要就业”。一是加强思想引领。依托学校就业指导教研室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织专兼职就业教师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每学期办200余场次就业访谈,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心理救助,提高贫困生就业创业积极性。二是强化正面激励。对率先就业的毕业生给予100—500元不等的就业奖励,引导贫困生主动实现早就业。每年推选40多名就业典型,加强同辈交流互助,加大典型引路、路径引入,促进贫困生愿就业、能就业。三是落实就业培训。利用毕业设计、教育实习、《就业指导》课程、SYB培训、就业专项计划等平台,对贫困生实施分类别分时段的免费培训,提升就业本领。

  二、开展送岗送策活动。一是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校就业服务中心协同各学院每年度举办“小型化、多样化、专业化、信息化”系列招聘会40多场,为贫困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二是提升服务信息化水平。用好就业网、就业APP等平台和教育部“一帮一”行动牵手东北师范大学,向贫困生精准送政策、送岗位、送指导,哪怕疫情期间也能做到“隔离不隔爱,服务不断线,创业专人帮”。三是用好合作单位和校友企业。加强校企校地合作,2020年新引入12个市级民办教育协会和深圳校友企业联盟开发优质就业岗位1万余个,优先接纳贫困生就业。

  三、夯实基础条件保障。用足各项兜底政策,织密贫困生就业保障网。一是加大经费保障。争取地方政府为贫困生发放1100元/人的求职补贴,学校也给予贫困生100—2000元不等的就业奖励或临时困难补贴。二是强化人员保障。实施“一对一”就业帮扶,校领导联系学院、院领导联系专业、专任教师联系学生、就业人员全程参与,落实“每位贫困生有专人对接、有领导包保”的工作承诺。三是融入日常服务。强化就业思政体系建设,突出就业育人实效,引导贫困生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2020届参加“西部计划”的28位毕业生中,贫困生有10人。

  四、强化帮扶监测预警。完善“一生一策”帮扶档案,对贫困生就业情况全面监测,做好跟踪服务。一是完善网上监测。主动对接现行政策,充分利用省校两级就业平台,做好贫困生信息的精准报送,实现“分类管理、定期评估、随时监测、全程帮扶”。二是跟进线下监测。建立“寝室—班级—学院—学校”三级信息报送研判和处置反馈机制,精准掌握每名贫困生具体需求,落实个性化的帮扶措施,规范就业工作台账。三是特殊情况特殊服务。如因突发意外、重大疾病等临时致贫学生,实行一事一议,采取政策叠加和个性化的精准帮扶。

  五、健全责任落实体系。完善责任体系,抓好帮扶举措的落实落细。一是党政部门协同抓。学校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主抓,就业部门牵头,组织、宣传、教务、人事、学工等部门齐抓共管,持续抓实贫困生就业帮扶。二是主要领导包联抓。所有校领导挂点学院、机关支部联系学院,中层以上干部常态化深入贫困生交心谈心,切实落细包联责任。三是学院专班具体抓。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学院一体化推进教育教学、就业服务等工作,将贫困生帮扶与各项工作“决策同商、落实同抓、责任同担”。四是监察部门督查抓。校纪委、监察专员办公室将就业工作纳入每月重点督办事项,通过抽查暗访,督查落实就业工作纪律和精准帮扶举措不走样。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