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以“四合”为指导 拓展岗位促就业

2021-11-26 来源:教育部收藏

威海职业学院

  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威海职业学院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以“四合”为指导,精准谋划,合力推进,多方位拓展就业岗位,每名毕业生有多个优质就业岗位可供选择,实现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一、产教融合,为拓展就业岗位打好前站

  一是紧密对接,为拓展就业岗位找到结合点。坚持用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对接威海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以教育链、人才链对接区域产业链、创新链,以专业群对接产业群,以专业对接岗位,达到就业专业与产业岗位的紧密结合。二是信息共享,为拓展就业岗位提供政策支持。区市人社部门基于产业端需求定期发布数据,预测区域产业人力资源需求,协调学校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由政府制定人才引进优惠政策,行业部门提供资源渠道,企业提供优质岗位信息。三是分析预判,为拓展就业岗位提供信息支撑。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人才信息共享机制。与区市人社部门合作,针对年度就业市场分析、行业就业前景等进行分析预判,指导调整专业课程和就业服务体系,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服务地方企业,学生本地就业率达50%以上。

  二、校企合作,为拓展就业岗位畅通渠道

  一是搭建平台,架起就业岗位宽通道。联合区域内中高职学校及73家企业、行业协会,成立威海职业教育集团、烟威职业教育联盟,中职、高职、企业共同构建学生就业“绿色通道”。二是校地融合,找准就业岗位发力点。与区市共建环翠学院、高新学院等校地合作二级学院,将专业群建设与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着眼园区内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拓展就业市场,实现“园区+学校+学生”共同发展。三是订单培养,实现就业岗位直通车。根据企业“订单”需求,与迪尚集团、威高企业、新北洋集团等知名企业共建订单专班,采取“1+1+1、2+1”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订单企业就业。

  三、工学结合,为拓展就业岗位练好硬功夫

  一是共育人才,增强就业岗位的耦合度。实行学校与企业“二元制”培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共同指导学生实习就业,使企业真正参与教育教学全过程,学生所学知识和岗位能力紧密结合,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工作学习联动机制。二是实景练兵,提升就业岗位的适应性。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把课堂搬到工厂车间,让学校像企业、教室像车间、课堂像工段、教案像图纸、作业像产品,成立了“弄么巷超市”“菜鸟驿站”“华裳服饰”等33个卓越工匠班,由学生自主经营,用真实的营商场景锻炼技能。三是培育新职业,拓展就业岗位的新空间。建立就业岗位新业态,整合威海服装、美妆、食品、生鲜等全品类供应链资源,成立电商传媒学院,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依托,师生共同承担农产品电商品牌孵化,提升学生互联网营销思维、新媒体运营方法及直播推广能力,带动学生就业500余人。

  四、知行合一,为拓展就业岗位增强软实力

  一是文化认知,增强对就业岗位的文化认同。以双元制培养为抓手,打造企业文化专属课堂,配备具有企业统一标识的教学设备、硬件设施,营造职场氛围,增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二是实践锻炼,增强对就业岗位的业态认同。开展万名师生进企业活动,安排学生走进企业了解企业文化、生产经营等情况,让学生对未来的工作方向、工作环境等形成基本岗位认知。三是素养教育,增强对就业岗位情感认同。疫情期间主动对接政府、企业需求,积极帮助有意愿、有条件的学生返岗实习,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提升学生爱国爱岗情怀,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归属感,疫情期间实习学生在岗就业达到92.3%以上。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