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莫言青青草色微 化作碧涛映春晖

2022-03-16 来源:教育部收藏

  特殊教育的发展体现了国家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和关怀。办好特殊教育,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动情地说过,“对儿童特别是孤儿和残疾儿童,全社会都要有仁爱之心、关爱之情,共同努力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近期,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为“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残疾儿童带来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计划》遵循特殊教育规律,坚持“政府主导、特教特办,精准施策、分类推进,促进公平、实现共享,尊重差异、多元融合”的基本原则,提出以适宜融合为目标,按照拓展学段服务、推进融合教育、提升支撑能力的基本思路,加快健全特殊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办好特殊教育”,我们重任在肩。

  一、坚守初心使命,始终发挥特殊教育学校骨干作用

  特殊教育学校承担着中重度残疾儿童特殊教育教学任务,同时还为融合教育和送教上门提供专业支撑。据教育部统计,目前全国特殊教育学校达2288所,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较多的县实现“县县有特校”,这些学校为“十三五”时期特殊教育快速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计划》提出,“十四五”期间鼓励20万人口以上的县办好一所达到标准的特殊教育学校,这就意味着,特殊教育学校要继续担当重要使命,一方面将提供更加充足的特殊教育学位供给,满足广大中重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需求,另一方面将持续发挥专业支撑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做好区域特殊教育体系布局、规划的参谋,及时沟通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二是对普通学校做好融合教育专业支持,帮助学校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开展个别化训练、组织协同教学等工作;三是加强和区域内的特殊教育中心、资源教室等合作,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咨询等,发挥特殊教育学校引领示范辐射作用。

  二、加强分类施策,不断提升学段教育教学质量

  《计划》提出“教育质量全面提升,课程教材体系进一步完善,教育模式更加多样,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目标。“十四五”期间,特殊教育学校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规范使用审定后的特殊教育学校教材,坚持因材施教,因段制宜,不断提高对残疾学生教育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加快向两端延伸,切实提升各学段教育教学质量。一是义务教育阶段要扎实推进,针对残疾学生的特点制定个别化教育教学方案,提供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构建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学体系。采用医疗康复、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融合等多种方式,探索科学适宜的培养方式。二是学前教育要创新形式,主动担当起残疾幼儿康复教育重任,积极作为,争取支持,在学校设立学前部、学前班。条件不成熟可采取与融合幼儿园合作,安排特教学校教师进入幼儿园进行随班教学指导、开展个别训练等多种形式,尽早为残疾幼儿提供适宜的保育、教育、康复、干预服务。三是职业教育要拓宽领域,继续做好基础调研,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拓宽招生对象,满足各类残疾学生需求;拓宽专业设置,增加技能培训科目;拓宽就业渠道,满足社会、家庭和学生需求。积极开展残疾学生生涯规划和支持性就业指导,切实做好残疾学生教育与就业衔接工作。

  三、抓好能力提升,持续强化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计划》对加强特殊教育师资培训提出了明确要求。适应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要进一步拓展特殊教育师资队伍,逐渐形成以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为骨干,以资源教师、随班就读教师为主体,以巡回指导教师、送教上门教师为补充的体系,坚持分层培养、形成梯队,充分发挥五类教师在特殊教育内涵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实行随班就读教师上岗年度培训制度,组织教师参加专项培训、获领上岗证书,保证人人持证上岗。同时,还应面向新任教师开展融合教育通识性培训,确保所有新任教师都具备一定的特殊教育专业素养。二是推动在融合学校和特教学校遴选骨干教师,开设自闭症儿童评估、言语治疗及应用行为分析等专项培训,助力骨干教师专业能力全面增强。三是建立教研常态化机制,聚焦课堂教学研究、课堂支持策略和融合班级建设等专题,通过区域联合教研、普特跨校教研、特殊教育专项教研等方式,系统提升教师学、思、做、研的能力。

  “莫言青青草色微 化作碧涛映春晖”,在教育的大花园中每一所特教学校,每一位特教人就是一颗颗“草籽”,我们的努力必将使一个个残疾儿童少年都成为教育大花园中的绚丽花朵。(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 周晔)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