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解决本地区出现的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亟待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亟需开发和教师队伍亟需壮大三大问题,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精神,我们在教学实践和研究中逐步开发出了“优沙”教育——优势交互式沙盘团辅心理健康教育课(简称“优沙”教育),并在绥化市中小学成功推广。
一、“优沙”教育核心理念与十大特色
“优沙”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创造性融合了结构式团体沙盘、积极心理学和焦点解决短程治疗的理论与技术,通过体验摸沙冥想、选摆沙具选庄等十个步骤的教学过程,促进师生、生生间多向合作与优势交互学习,培育其六大美德24项积极心理品质,预防和解决学生适应不良、自卑、缺乏自信、人际交往等各种心理问题,促进问题儿童的积极转变。“优沙”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优势教育,口号为“与沙为乐,优势育人”。通过团体沙盘心理辅导和品德心理教育双重功效,充分挖掘或肯定学生的优势潜能,让每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课都变成一个发现问题、利用优势解决问题的能量场爆发过程,既可高质量完成心理健康教育课及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因为操作步骤明确易行而使高效培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成为可能。
“优沙”教育体现的十大特色为:看见优势:根据积极心理学和焦点解决短程治疗的理论与技术,充分挖掘学生自身优势并互相赞赏学习;沙盘为教具:一个沙盘围坐4-8个学生;过程结构性:教学过程由十个固定步骤组成;突出主题性:每次课围绕一个主题,如人际关系、情绪调适等;共建共享式: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共建共享的课堂范式;合作创新式:在教师不断创新主题的基础上,每个学生都在组内讲与自己拿的沙盘有关的主题故事,全组再合作塑造新故事;课程思政化: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优沙教育,使教师有意识地抓住一切教育契机,恰切地将教学引导或提升至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高度,或者及时融合《道德与法治》课标中的核心素养,综合全面培育学生;教学咨询化:教师使用焦点解决等咨询技术,倾听、尊重、共情,赞美学生差异化优势,帮助学生建构解决之道;课程体系化:根据学生不同学段特点,对同一素养的培育形成层次不同、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育人高效化:让学生拥有全程体验感和主人翁意识,在“做中学”,用实践精神高效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达到立德树人目的。
二、“优沙”教育案例——从沉默到开朗的阿泽
在三年级《我和我的朋友》主题沙盘课(本课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有效提升人际关系)上,有一名沉默少语的男生,他叫阿泽。在选沙具、取沙具环节,其他同学都兴高采烈的找能代表自己和朋友开心快乐故事的沙具,只有阿泽一个沙具也没拿。
老师走到他跟前问:“你怎么一个沙具也没拿呢?”
阿泽轻声说,“老师,我没找到适合的沙具,我不想拿沙具可以吗?”
老师说:“可以呀。”
他面无表情点了点头。老师和小组的伙伴们尊重、接纳了他的选择。
课堂中,其它伙伴讲述着自己的快乐故事,探索着彼此的品格优势,阿泽只坐在那里听,也不分享自己的故事。当其他同学高兴的分享自己的闪光点时,他的眼睛只会偶尔流露出一丝钦佩。接下来的几节课他依然如此,但老师和小组的伙伴们继续尊重、理解、接纳他,给他足够的自由和安全空间,以及足够的陪伴和爱。更为重要的是,课上老师引领小组同学,发挥伙伴的力量,努力寻找阿泽的优点。例如有人说他写字专注,有人说他主动借橡皮给同桌,还有人夸他倾听别人的故事很有耐心……
学期过半,慢慢地,阿泽在沙盘课上感受到了老师和伙伴们给他的爱与尊重以及各种肯定与赞赏。组员讲他的优点时,他的表情有所放松,眼神流露出自信,并开始勇敢挑选自己喜爱的沙具,也努力尝试着说出自己的优点。
在学期课程接近尾声主题为《妈妈眼中的我》的课上,阿泽不但拿了三件沙具,代表自己和妈妈的品格优势,还兴奋地和小组的伙伴分享自己的故事,脸上终于露出了从未有过的笑容。老师和组员一起倾听他讲述他和妈妈的快乐故事。“组内分享”环节使他愿意表达对妈妈的牵挂,帮他打通了和妈妈的链接通道,拉近了和妈妈的关系。虽然妈妈不在场,但那时那刻,爱在阿泽和妈妈之间流淌,伙伴们和老师都被感动了。
此后,阿泽的班主任见到心理老师,反映说阿泽最近变得开朗了,对于这个孩子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奇迹。看到阿泽如此大的成长变化,没有比这更让老师开心的事情了。
三、“优沙”教育过程简述
(一)明确课堂公约。每节课前都要明确课堂公约,即“四不二重”——不分析、不判断、不解释、不评价、重陪伴、重感受。“四不二重”是“优沙”教育课的基本教学原则。
(二)热身活动、故事导入。在每节课前,设计简单的团体热身小游戏,如“大风吹”“手指操”等,或讲述与主题相关的故事导入。
(三)摸沙冥想。学生在教师主题冥想语的引导下,回想与本节沙盘课主题相关的故事,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体验快乐,同时达到优势教育的目的。
(四)选沙具、摆沙具、选庄家。学生根据刚才冥想时头脑中出现的画面去到沙具架上找出能代表自己故事中人、事、物的沙具。回来后小组伙伴选出自己小组的庄家,即小组长,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组内分享。小组成员在庄家带领下,每一个人轮流分享自己沙具的故事,庄家决定小组成员的分享顺序,分享内容可参照教师给出的分享建议。
(六)主题沙盘创作、整合故事。每个成员分享完自己的沙具故事后,庄家带领小组成员进行故事整合,创作一个新的主题沙盘故事。每人都给这个新沙盘故事命名后,再共同商定出最后的名字,这个过程沙具是否重新摆放小组伙伴自己商定。接着,庄家带领小组成员,在组内以第一人称单数“我”的形式讲述新的主题沙盘故事。
(七)组间分享。每个小组之间轮流交换去倾听,学习和探索其它小组故事中的品格优势,去分享倾听后的感受与收获,分享形式多样。
(八)谈感受与收获。以问题的形式展开讨论,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在活动体验中,有哪些感受最深或收获最大。
(九)总结升华。先个人在小组或全班分享本次沙盘体验课的感受与收获,教师再针对本节课的主题及教学目标进行总结、提炼、升华。
(十)承诺保密。教师带领小组成员手拉手围成一个圈站好,做保密承诺。
四、“优沙”教育“短程体验+线上线下混合督导式培训”模式
“优沙”教育曾作为“十三五”和“十四五”绥化市北林区特色心理健康课进行推广,集培训、实践、督导于一体。
第一,采用教师变学生的全程体验式教学。受训教师变身为学生,先从学生角色体验“优沙”教育课。在自由、安全、受保护的空间里,亲身体验感受沙盘“三相信”的神奇力量,进入自己的心灵花园,感受无意识意识化的过程,体验伙伴之间的陪伴支持与优势探索带来的快乐与成长。教师只有亲身体验了这份快乐与成长后,才能把这份感受更好的带给学生,去陪伴和感受学生的感受。
第二,培训教师示范课引领。以不同主题的示范课做引领,以便更好的让受训教师掌握“优沙”教育课的结构和操作流程,领悟课程精髓,达到规范化。先是学生示范课,如:2021年5月,绥化市北林区特色心理健康课“优沙教育”课程推广示范课《新学期的小期待》《劳动最光荣》;然后是带领受训教师沉浸式体验有代表性的主题沙盘,如《朋友眼中的老师》,亲身感受到伙伴和沙盘的力量,探索到自己的品格优势、感受到内在成长的快乐。
第三,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将参加培训的48名教师,分成8个小组,每组6人。在培训前期接受理论学习,示范课观摩,又进行了全程体验后,根据自己所教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结合本校、本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每个小组集体备课,设计两节主题沙盘课,进行现场说课评课,再请教师带领体验后,分享感受、互评、督导,提升完善课程;最后将这16节课资源共享,每个参加培训教师就可以带回去16节打磨过的主题沙盘课,可直接上课使用。
第四,督导线上线下结合。后续的巡回督导课更是帮助教师迅速成长,弥补当地心理健康教育课缺乏和心理辅导教师力量不足现状。如:2021年4月,培训现场指导北林区某小学马老师《感恩的心》一课,从课程目标到流程设计,马老师在接受专业化培训后,在团队的帮助下就能呈现出一节标准、规范的“优沙”教育课;2022年4月,线上督导示范课《同心抗疫 命运与共》。
五、小结:改革创新永远在路上
2023年4月,教育部等17部门印发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全面发展、健康第一、提升能力、系统治理的基本原则。根据文件精神,2023年5月,绥化市北林区教科研所组织全区特色“优沙”教育——沙盘团体辅导优质课大赛。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优沙”教育已经在绥化市北林区中小学心理健康课中广泛应用,广受好评。
“优沙”教育模式及其培训模式的创新,是以教育部相关文件为指导,在绥化市北林区的大力支持和有序组织推广后逐步形成并完善的成果。这一成果切实有效地解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产生积极影响。我们将在坚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在“优沙”教育的进一步实践研究中,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强改革创新,使“优沙”教育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中高质量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发挥更大的作用!(黑龙江省绥化市训华小学供稿)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