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能发生什么?
一分钟生产芳烃9.9吨,年产能520万吨,提高国内芳烃总产能的30%;一分钟生产PTA33吨,年产能1700万吨,规模全球最大;一分钟生产乙烯3吨,年产能150万吨,规模全球最大;一分钟生产乙二醇3.5吨,年产能180万吨,降低高端化工原料进口依赖度……
在我国最大的民营石化企业恒力集团,随着技术的改进、效能的提升,上述数字仍在变大。近日,在位于辽宁大连长兴岛的恒力产业园,园区化工板块总经理许锦向记者介绍:“这个园区总投资2800亿元,重点建设石化、炼化、化工等项目,现已全部建成投产,新建的新材料项目一期已全面投产。”
这么大的园区,却看不到化工企业常见的大型冷却塔。许锦透露,秘密就藏在利用全厂低温废热进行海水淡化之中,这项技术得益于大连理工大学的科研支撑,园区每天可产淡水10万多吨,每吨成本仅1元左右。
从园区建设之初的规划设计到海水淡化及高效利用,从减污治理到降解材料的研发等,恒力产业园里到处都有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力量的身影。
2024年,大连理工大学与恒力集团以“基于利益共同体共建发展共同体”模式建设“恒力—大工研究院”,共同致力于将研究院建成引领行业发展的国际高水平研究机构,成为恒力重要的研发基地、大连理工大学重要的成果转化平台。
该研究院执行院长、大连理工大学教授郭新闻介绍,研究院充分发挥校企强强联合优势,注重在体制机制上进行探索和突破,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聚焦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以非法人实体与企业实体并行模式运行,实现“应用基础研究—产品研发—应用技术研究—中试孵化—产业化”全链条创新模式,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助力辽宁省打造“万亿级”石化产业基地。
郭新闻进一步阐释,以前的合作多是项目制的,相对比较零散。而现在有了新机制,只要企业有需要,学校可以调动全校的各方资源与企业联合攻关,更精准、更高效、更持续。
恒力—大工研究院只是大连理工大学积极服务龙头民企、助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实现战略科技力量强强联合的创新机制之一。
近年来,学校还根据实际积极助力央企攻克关键技术和服务当地产业经济发展。“以全链条科研创新推进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产业升级、服务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是学校一直坚持的方向。”大连理工大学校长贾振元表示。
对外有新机制探索,对校内也有新改革做支撑。
评副教授,破格;评教授,还是破格!出生于1987年的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学院院长助理、教授鲍岩接连破格的背后,是他近年不断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同时其连续产出的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也为他增分不少——钻研超精密加工研究的鲍岩近年来的科研成果转化效益超过3亿元。
为鼓励科研成果转化,针对教师普遍关心的职称评聘问题,学校改进评价导向,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专业序列,不占学院名额,满足条件即可进入终审环节。
大连理工大学科技创新研究院副院长、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姜沃函介绍,学校构建起了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政策体系,从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业序列、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和实施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等方面入手,全面探索制度创新,为科研人员开展成果转化工作提供支撑。
学校还注重科技创新服务要素建设,成立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中心,负责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和运营;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用于高价值专利培育、运营、保护和管理等;组建专兼职相结合的学科性技术经理人队伍,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流程、专业化服务……
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带来了显著的成效。
近3年,学校以许可、转让、作价投资转化科技成果534项、转化金额4.8亿元,在辽转化科技成果259项、转化金额2.4亿元,本地转化率超过48.5%。
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项昌乐表示,东北振兴进入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阶段,学校始终坚持将科技成果转化兴辽、兴连作为重要支撑,有组织整合学校人才、技术、平台等创新资源,系统集成多元科技创新合力,培育支撑省市产业振兴的战略科技力量,实现学校优势学科与省市重点产业共生共融,持续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产业优化升级赋能。(本报记者 王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