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专栏 > 媒体报道

钱学森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前进

2011-12-06 来源:《中国教育报》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刘沪(樊世刚 摄) 

  钱学森1923年至1929年在北京师大附中读书,这是他近百年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按照钱老的说法,在北京师大附中读书是他人生的一个高潮。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波澜壮阔的98年人生,为什么会对青少年时期的6年生活,有如此深刻的印象,给予这么高的评价,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深入探讨的问题。实际上,钱老在很多次讲话中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钱老多次说过:“6年的师大附中学习生活对我的教育很深,对我的一生,对我的知识和人生观起了很大作用。”“我能为国家为人民做点事,也是与中小学老师的教育分不开的!”

  在1986年出版的《关于科学思维》一书中,钱老这样说:“旧中国国家多难,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灾难中,但我这一段所受的教育却是一个小小局部现象,情况比较好,特别是中学。”“北京师大附中当时的校长(那时称主任)林砺儒确实把师大附中办成了一流的学校,真是了不起。”

  为什么钱老时常回忆当年在师大附中受到的教育?一是亲身感受,印象深刻;二是在他和一批师大附中杰出校友的人生发展中,师大附中这段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钱老曾经从很多方面回忆上中学时的情景,比如那时的学习风气、考试制度、课余生活、教学方式等等,但是谈的最多的还是师大附中老师对他的影响。

  钱老晚年曾列出自幼对他影响最深的17位老师,首先是父母,接着是12位教师:小学1人,中学7人,大学2人,留美预备班1人,以及1位留学美国时的研究生导师,最后是3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这其中有7位是师大附中教师,可见中学老师对他影响巨大。

  钱学森提到的7位师大附中老师是:国文教师董鲁安,生物学教师俞君适,美术教师高希舜,矿物学教师李士博,化学教师王鹤清,数学教师傅仲孙,校长兼伦理学教师林砺儒。这7位老师都是师大附中教师的杰出代表。

  从钱老的回忆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这些师大附中教师高尚的人格、渊博的学识、高超的教学艺术,特别是他们对学生成长的深刻影响。国文老师董鲁安在课上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使青年钱学森坚定了报效祖国的思想。数学教师傅仲孙给初三年级讲几何课,钱老说,傅先生的讲法彻底极了,使他第一次了解了科学的严谨性。美术教师高希舜教钱学森绘画,为他打下了艺术修养的功底。生物学教师俞君适、矿物学教师李士博、化学教师王鹤清,强化了理科教学的试验要求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对钱学森成为一位实践精神很强的科学家起到了重要作用。伦理学教师林砺儒校长从道德原理的高度,对钱学森进行系统的品德教育,为他世界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事实不难看出,是大师造就了大师,是教育家们培养了大科学家。

  在纪念钱老100周年诞辰的日子里,我们回忆当年爱国的知识分子、优秀的中学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光辉业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北京师大附中作为钱老的母校,积极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努力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我们不断总结师大附中办学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全人格,高素质”的育人目标,坚持成才先成人的理念,依靠全校师生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在面向全体学生,搞好全校教育的基础上,我们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北京师范大学等各级领导的支持下,经北京市教委批准,我校高中开办了“钱学森班”。“钱学森班”采取小班授课,多导师制。

  今天,钱老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钱学森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责任编辑:李佩)

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 moe.gov.cn     中文域名: 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