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
革命圣地延安,曾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和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领导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被誉为“马背上的摇篮”的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院便诞生在这里,它是中国共产党创办最早的幼儿园。
■本报记者 王强 张晨
翻过一道道沟、越过一道道梁,曾经的黄土高原,如今披满翠绿。
在革命圣地延安的每个乡镇,随处可见干净整洁的民居、崭新的校舍和孩子们欢快的笑脸。“如今在延安,农村娃彻底告别了‘大娃娃在山上放羊,小娃娃在炕上玩耍’的状况,而是在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幼儿园里,接受科学的学前教育。”延安市教育局局长孙继平说。
近年来,延安市委、市政府把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幼儿园349所,在园幼儿63644名,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71.07%,比全省高出8.88个百分点。
硬件投入与“两免一补”齐上阵
走进延安市吴起县新寨乡,一座黄色的三层小楼,在灰墙褐瓦的民居中分外鲜亮。橙白相间的围栏、天蓝色的屋顶、五彩缤纷的大型玩具,一看便知这是一所幼儿园。
园长李雪梅高兴地说:“我们幼儿园有130多名幼儿。每个班都有专门的盥洗室、活动室和寝室,配有电视机、电子钢琴、饮水机、消毒柜等。”
谁能想到,就在两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只有几孔土窑洞的托儿所,设备简陋,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根本无法开展。“2009年,县乡两级政府投入300多万元改扩建幼儿园,并配备了6名幼教专业毕业的教师和两名保育教师。政府还给幼儿园配备了校车,每天免费接送幼儿。”李雪梅自豪地说。
在延安市广大农村地区,像新寨乡中心园这样的幼儿园比比皆是。近年来,延安各级政府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同时,通过划拨土地转让金、城市基建配套费,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学前教育投入力度。从今年起,延安市财政每年设立1亿元专项经费,用于城乡幼儿园建设。未来3年,延安计划投入14亿多元,高标准建设各类幼儿园223所。
在加大硬件投入的同时,延安市还全面实施学前教育“两免一补”工程。“两免”即免保教费和课本费,“一补”即按每人每月200元的标准给幼儿教师发放补助。
多途径补充与全员培训并行
“美得很!”吴起县第二幼儿园教师王建军这样表达自己工作3个多月以来的感受。
今年2月,吴起县统一招录幼儿园教师,刚从陕西商洛学院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王建军立刻报了名。通过笔试、面试和试讲的层层筛选,他成为了一名“男阿姨”。
与王建军一起到吴起县第二幼儿园的还有另外3名分别学美术、体育等专业的“男阿姨”。在延安市,通过“省考县选”、公开招聘、对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师进行转岗培训等途径,全市幼儿教师达到3600多名,基本上每所幼儿园都按国家标准配齐、配足了幼儿教师。
补充幼教师资缺口,这只是延安加强幼教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环节,另一个关键环节是对幼儿教师进行业务培训。
吴起县第二幼儿园现有37名教职工,27名为专职教师,有9名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所有教师全部是大专以上学历,平均年龄24岁。而尽管是这样一支年轻、优秀的师资队伍,也还要经常接受培训。
园长刘慧青告诉记者,仅去年一年,幼儿园就派出了5名教师参加省级培训,参加市、县级培训的教师多达几十人次。此外,每个教师都要接受园本培训。在延长县七里村镇中心幼儿园,园长王延伟告诉记者,幼儿园的所有教师全部都是由中小学布局调整之后的富余教师转岗过来的。“但是,他们都经过了严格的培训。”王延伟说,“这些教师考核合格才能发合格证,有证才能当幼儿园老师!”
在现有培训力度的基础上,延安规定,3年内对所有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不低于360学时的集中培训,也就是说,延安市的幼儿园园长和教师3年内每3天就要接受1学时的业务培训。
“我们已将幼儿教师培训工作纳入全市教师全员培训规划,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大幼儿教师岗前、岗位培训工作力度。”延安市教育局副局长韩志强说。
高标准建村级中心幼儿园
延长县郭旗乡王仓村村民高德军,每天都要到村幼儿园的工地上转一转。看着一天天建起的新幼儿园,高德军笑得合不拢嘴:“幼儿园建成后,我们村的娃娃再也不用到20公里外的乡里上幼儿园啦!”
事实上,在延长县,每个乡镇都建起了一所高标准的中心幼儿园。但为了让像王仓村这样距离乡镇较远村庄的孩子也能“有园上、上好园”,延长县决定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校舍新建、改扩建村级幼儿园。
“王仓村幼儿园县财政投入了100多万元,今年4月动工,框架全部由钢筋水泥筑造,抗震级别达到8度,规划建筑面积为368平方米,可供3个班的90个娃娃入园,有食堂,有操场,有保安,城里幼儿园有的设施,这儿都有!”延长县教育局局长侯治祥告诉记者。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尽管县财政并不富足,但延长县今年投入了2000多万元,利用中小学富余校舍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2所,其中10所正在施工建设中,今年9月新学期开学时都能接收孩子入园。“这些幼儿园投入使用后,延长县大多数乡镇的幼儿入园率将达到100%!”侯治祥信心满满地说。
“延安市自2000年开始施行撤并办学以来,原来的4800多所中小学如今只剩下454所,闲置下来的校舍均可以改扩建成幼儿园。”孙继平说,“延安将继续盘活资源,在中小学富余校舍的基础上新建、改扩建幼儿园。”
公办园是延安“学前教育革命”的主力军,而民办园则是其有力补充。蓓蕾幼儿园现有幼儿近1100名,是吴起县规模最大的民办幼儿园,每年蓓蕾幼儿园可以从政府那里领到120多万元的经费。延安市还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举办符合标准的幼儿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
据介绍,未来3年,延安计划建成标准化幼儿园56所、乡镇中心园97所、农村示范幼儿园70所,届时,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学率将达到90%以上,超过全省目标15个百分点。
■采访手记
把资金优先投到学前教育上
“以前,在黄土中挖几孔窑洞,请几个老太太看护娃娃,就是一所‘幼儿园’。如今,娃娃们上了真正的‘幼儿园’——宽敞的教室、先进的设施、年轻的教师。”在延安采访,每到一所幼儿园,记者都能深切感受到它们所经历的“革命式”的变化。
在吴起第二幼儿园采访时,园长刘慧青告诉记者,仅他们这个幼儿园,县委书记、县长一年就来了20多次,小到孩子的饮用水,大到师资引进,一一为幼儿园排忧解难。
“老区要发展,教育要先行。”这是记者在延安采访时听到最多的话。口号如何变成行动?延安各级党委、政府统一认识:把有限的资金优先投到教育上,把教育的资金优先投到学前教育上。在此基础上,根据农村幼儿入园实际需求,盘活校点撤并后留下的教育资源,改扩建村级幼儿园,让幼儿“有园上、上好园”。
正是这样扎扎实实的行动,使得幼儿园成为延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