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展示青春、开放、创意、绿色特质

——大运会开幕式亮点解读

2011-08-13 来源:《中国青年报》收藏

  本报深圳8月12日电(记者林洁)今天晚上,大运会开幕式结束后,开幕式的主创团队集体接受媒体采访解读亮点。深圳大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姜浩杨表示,深圳大运会的开幕式与国内其他大型赛会的开幕式相比,更强调其大型赛会开幕仪式的本质,主角是大学生运动员,突出体育元素,表演元素只是穿插其间的衔接手段。

  “不请明星大腕,全部邀请大学生和青年文艺爱好者,绝大部分是大学生,深圳本地的大学生占60%。”姜浩杨说,这样做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有风险的,与观众看开幕式“文艺演出”的惯性思维有冲突。开幕式结束后,观众应该能够欣赏和接受主创团队的选择。

  “开幕式全面立体地展示了深圳大运会青春、开放、创意、绿色的特质,展现了体育仪式艺术化的全新观感。”姜浩杨说。

  以往大型赛会开幕式的火炬都是由一名运动员点燃,本次大运会选择5名运动员来共同点燃火炬,代表着五大洲的人们祈望世界和平,彼此和谐相处。刘翔参与大运会主火炬的点燃既让人们感到惊喜,又合情合理,因为他曾在10年前的北京大运会上夺冠,并从此开始了辉煌的运动生涯。据艺术总监宁肖周透露,点火的材料是一种特殊的材料,体现的是“点燃青春的赛道,梦想在这里接力”。

  “世界之门”是开幕式上最抢眼的元素之一,110米宽、26米高的大门向深圳湾敞开。“世界之门”打开了3次,每次的意义不同,第一次是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运动员,第二次是打开文明知识之门,第三次是打开未来与梦想之门。当“世界之门”第三次敞开时,火炬被点燃,世界各国的大学生在此时展望美好未来,憧憬着自己的理想完美实现。

  场内的青春大道穿越“世界之门”,将舞台与火炬塔连接在一起,大学生运动员由场外走进“世界之门”,观众的视线直达更远的火炬塔、更远的城市和更远的未来。

  开幕式中,用旧矿泉水瓶叠加制成的运动员座位、引导员的“大运海报”服装、300多名大学生自行车手的骑行等,无不体现了大运会绿色低碳的理念。姜浩杨说,这一切都是“不一样的精彩”,旧矿泉水瓶一部分送给运动员作礼物,另一部分进入大运会的博物馆,骑行其实是广东绿道的延续。

(责任编辑:王朋)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