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汉语学习中心挥毫忙(村中纪事)

2011-08-16 来源:《人民日报》收藏

杰森、卓克兄弟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  本报记者 薛 原摄

  宣纸在面前铺开,杰森用镇纸把两边压住,凝神定气,大笔一挥,“杰森”两个汉字大功告成。“这个容易”,他端详着自己的墨宝,不由得意起来。

  看着杰森又拍照又接受采访,在一边排队的卓克有些着急。轮到他了,卓克拿起毛笔,似乎没有杰森那么自如,写了一张,不太满意。再写一张,他自己也没底儿,问旁边的老师:“你觉得哪个好?”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才高兴地拿起来,嚷嚷着找杰森去合影。

  杰森和卓克是孪生兄弟。他俩都是美国大学生水球队的成员,10岁时一起练水球,后来一起考上斯坦福大学念心理学,现在又一起在克罗地亚的一家俱乐部里打球,目标都是入选美国队参加奥运会。至于练水球,也是他们家的“传统”,“我们的大哥就是打水球的,他参加过两届大运会、三届奥运会。”

  兄弟俩和中国有着很深的缘分,他们的母亲就是华裔,“我的外祖父母从广东去的美国”,杰森说,“妈妈是在美国出生的,可惜她只会说一点中文了。”

  虽然有着一半中国血统,但兄弟俩此前并没有来过中国。“这里是我母亲的家乡,想到这一点就觉得很激动”,杰森说,“如果有时间,希望能去更多的地方看看,深圳给人的感觉很现代。”

  听说大运村里有汉语学习中心后,哥俩儿就兴冲冲地来了。“写汉字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有点像画画”,杰森挠挠头说,“中国文化让人感觉很神秘,不过中国人很亲切,志愿者都很友好。”

  这里的老师说,每天有不少人来学习汉语,练习汉字,到了晚上更是络绎不绝,这里就像是了解中国文化的一扇窗口。汉语学习中心的一面墙上,已经贴满了各国运动员的“墨宝”。杰森和卓克将他们的“作品”小心叠好,打算带回家去。这张小小的宣纸,也将成为他们对深圳大运会留下的一份回忆。

  (本报深圳8月15日电)

(责任编辑:王朋)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