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这块“金字招牌”愈发闪亮

——陕西省韩城市教育督导推动教育科学发展采访纪行

2011-09-28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本报记者 柴葳 周飞 柯昌万

  从西安出发,沿关中平原向东北240公里,至黄河之滨,便是韩城市。这个以“史圣”司马迁闻名的文史之乡,古往今来笃信“天壤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而诞生在这里的“鲤鱼跳龙门”的传说,也曾给无数读书人以改变命运的希冀和梦想。

  而今走在韩城,记者所到之处,教育督导已成为这里一块响当当的牌子。特别是2010年7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韩城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加强教育督导工作作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引擎,给足政策空间、给足职责权限、给足人员编制、给足经费保障,切实加强机构标准化建设,强化督学责任区制度建设,健全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借助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出台的东风,韩城教育督导这块“金字招牌”愈发闪亮。

  从机制上防止“报喜不报忧”

  “对未办理转出登记的3名学生,根据学生花名册上的家长电话进行了核对,分别到新城五小等其他学校上学……”2011年2月23日的一篇《督导日记》记录着53岁的张吉民在韩城市龙门镇西原中心小学一天的工作,这次他的身份是龙门镇责任区督学。

  张吉民的另一个身份是龙门镇中学数学教师,退居二线前任该校副校长。2010年6月,韩城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的一纸聘书,让张吉民的照片、电话在西原中心小学校门口的显著位置“上了墙”,也让他的心里有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到学校督查办学、管理情况,听取群众意见,召开责任督学检查督查会议,撰写责任督学调研报告,成了张吉民每月必做的功课,忙忙碌碌,却乐此不疲。

  西原中心小学是一所由10所村小合并建成的农村寄宿制小学。新校区投入使用时,没有建微机室。张吉民上任后,在寻访中得知,原来镇上的红旗中学有40多台闲置计算机。这不正能解西原中心小学的燃眉之急吗?他片刻不敢耽搁,马上跟韩城市教育局计财科联系,把这部分电脑调配过来,组建了西原中心小学的微机室。

  西原中心小学校长冯建民说,督学责任区建立以后,不但学校的办学理念进一步规范,也确实为学校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把社会和学校的桥梁架了起来。“责任区督学的视角和我们不同,但目标一致,都是想把娃娃教好,把学办好。”冯建民说。

  冯建民的感受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韩城市甚至整个渭南市大力推进督学责任区制度的初衷。关注基层教育生态,帮助学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教育督导形象变得亲切起来。“其实,最初是我们到一所中学开展督导工作,发现学校隐患已经很大了,县里却什么都不知道。”渭南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陈继刚坦言,搞督学责任区的初衷就是防止有些学校报喜不报忧,通过责任区的形式规范学校办学行为,让督学的视角沉入基层,沉入村校,加以规范协调。“如今,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科学发展,更需要完善、有力的教育督导制度。为此,渭南市在2009年潼关试点的基础上,去年发文在整个渭南市推行督学责任区制度。”陈继刚说。

  今年3月底,韩城市政府组织召开了2011年韩城市责任区督学聘任大会,结合韩城市行政区划及学校分布情况,划分了18个督学责任区,聘任了18名责任区督学。每个乡镇行政区为一个督学责任区,每个责任区设责任区督学一名,具体负责责任区内中小学、幼儿园的日常教育督导和教研活动。这也是该市聘任的第二届责任区督学。

  去年以来,韩城市在实施督学责任区的过程中,又统一制作了责任督学公示牌,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实践着对责任区督学常进校园、常讲政策、常访群众、常勤督查、常作总结的“五常”要求。

  既要当“电子眼”,又要当“医生”

  韩城市教研室主任郭考学,走到哪儿都会随身揣着一个小绿本——渭南市人民政府督学证。郭考学很看重这个小本本。

  郭考学告诉记者,除了到责任区学校实地督查,平时生活中多留心也能发现不少线索。一次,郭考学在超市听到两名学生家长议论,说象山中学的门卫制度不严,孩子有时会溜出去上网吧。他马上找到象山中学校长吉锡民反映,经调查走访,发现家长议论的情况属实,学校马上进行了整改。

  渭南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下发的《关于在全市建立督学责任区制度的通知》意图很明显,就是要拉近学校、社会与教育督导的距离,让教育督导真正成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有力抓手,成为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开创“哪个地方的教育督导工作开展得好,哪个地方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就会得到有力的保障和促进”的良好局面。

  不少责任区督学笑称自己是督查学校办学的“电子眼”,因为学校发展中的大事小情都能进入他们的视野。“学校与社会接触得少,主要从学生和老师那里听取意见,督学就相当于学校的另外一只眼睛。”吉锡民坦言,“一月一督,一事一办”的工作机制刚开始也曾有不适应,但时间长了,学校也从中尝到了甜头。学校管理上有啥漏洞,自己还没发觉,督学早早就提出来了。“督学就是‘医生’,要能‘诊断’,能开‘药方’。”陈继刚说。

  根据《韩城市督学责任区管理制度》,韩城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指定联络员负责与责任区之间的联络工作;责任区督学实行专项督导与随机督导相结合的工作方法,随时掌握基层情况,每月将辖区学校检查一遍,对存在的问题形成整改意见。该文件还对责任区督学的工作职责作出明确规定,“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和督查”赫然位列其中。责任区督学真有那么大能耐吗?韩城市职业中专的责任区督学薛晓民就是这样的“能人”。

  工作在韩城市教育局职教科,督学责任区划在中职学校,自然让薛晓民如鱼得水。由于电工、机电、计算机、电焊都是学校比较过硬的专业,为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薛晓民把目光瞄准了拥有3000多名员工的亚洲第二大的侃达焦化厂,和厂里的人力资源部部长齐中兴接触,了解用工需求。随后,又找到了黑猫焦化厂的副总吉中民讨教就业经。“回来跟学校沟通,给学校提出,民营企业对员工的要求特别严格,讲求纪律,建议把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提前把企业的要求放在学生身上,把韩城的用人市场站住。”薛晓民说。

  建立标准化督导机构

  “教育督导工作非常重要,现在的政策非常多,关键是落实,从决策、反馈到执行。韩城市从人员配备、制度建设、整合化,名副其实地把工作做起来,绝不是做做样子。”为了抓教育督导,韩城市主管教育的副市长梁军民甚至把办公室搬到了教育督导室的隔壁,每天看着教育督导室的工作人员忙忙碌碌、进进出出,感受到这份工作辛劳的同时,也筹划着如何抓好督导,提升督导的地位。

  2010年8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刚刚落幕,渭南市政府就下发通知,要求各市县加强教育督导机构的标准化建设。当年12月,韩城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成功创建为渭南市标准化教育督导室,韩城市被评为陕西省教育督导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4月,陕西省政府在韩城市召开了教育督导工作暨督学责任区韩城现场会,韩城市作为唯一(县)市代表介绍教育督导工作经验……

  韩城市在教育督导上的一步一个脚印背后,是市委、市政府对教育督导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推进。接到渭南市政府的通知后,韩城市迅速行动,不断强化机构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设施建设。在去年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优先为督导室落实9个编制。同时给足经费保障,将督导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由县级财政予以保障,先后拨付专项经费80余万元。从以前的督导室下仅设一个股组级办公室、6名工作人员,发展到如今下设办公室、督政科、督学科,办公室由原来的3间增加到现在的18间,并配备了专用车辆,添置了电脑、办公设备。除了13名工作人员,还聘请了专兼职督学33人,“标准化”了的韩城市政府教育督导室面目一新。陈继刚笑称,这个队伍规模在县级市里绝对算是重量级的。

  教育督导室办公室主任同晓茹从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走到教育督导岗位的过程中,也见证着韩城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的做大做强。“最初领导找我谈话让我把督导室办公室这一摊挑起来,还有些不情愿,当教师多单纯啊,也没干督导这么累。”同晓茹说。

  如果说责任区督学是韩城市教育督导常态化的“腿”,督导机构标准化建设就是“根基”。如今,强大的专职教育督导队伍,共同构成的层次分明、管理科学、能打硬仗的教育督导团队,既像一条条放射状的联络线,一头连接着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一头连接着韩城市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又像一条条举重若轻的牵引线,牵制着不规范的办学行为,也推动着韩城教育稳健、有力地前行。

(责任编辑:陈思怡)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