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人民政府省长 王国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后,湖北省委、省政府及时研究部署贯彻实施的意见和办法,并于2010年底颁布了湖北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基本建成教育强省,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前列。
一、始终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教育和人才,既是当前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长远发展的持久动力。湖北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改革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跨入新世纪的10年来,我省把实施科教兴省战略放在优先位置,教育投入不断加大,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教育改革稳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绩。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后,各级党委、政府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本要求,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在投入上更加主动,在服务上更加自觉。加快湖北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湖北发展的战略定位和殷切期望。省委、省政府认为,加快支点建设,必须把科教强省战略作为湖北跨越式发展的“第一战略”,作为“支点中的支点”,作为重中之重。2011年,我省财政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体现了法定增长要求,保证了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今年要确保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4%目标对湖北的比例要求。建立了政府教育拨款增长的考核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2011年,全省预算内教育经费增幅达20%,其中,省本级增幅达56%,教育投入已经成为湖北公共财政的第一投入。“十二五”期间,湖北将继续加大财政投入,积极拓宽筹资渠道,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切实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二、积极探索教育体制改革创新
“十一五”以来,我省通过大力实施科教兴鄂和人才强省战略,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一批丰硕成果:率先在全国探索建立农村教师补充培训交流和条件保障机制,率先进行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率先建立中职学生入学资助制度,率先推进“阳光招生”工程,率先施行省部共建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验区。我们以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公益性有效实现形式、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三大改革试点为契机,制定《湖北省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积极探索教育体制改革。围绕贯彻实施教育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全省先后出台40多个配套政策文件。“农村资教”、“比访活动”、“农村教师补充新机制”、“农村教师周转宿舍”等改革创新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去年,湖北在全省中小学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和职业规范评价制度,得到教育部的肯定。今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转发了“课外访万家”活动方案,要求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学习借鉴。今年初,省政府制定出台《关于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的意见》,决定从2012年起,对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不含县城)新录用教师实行“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补充新机制,新进教师由省教育行政部门面向全国统一组织招聘考试,由省级财政全额负担工资。今年将招录1.7万名教师补充到农村中小学。
三、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宗旨。近年来,我们坚持把优化教育结构、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首要任务,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将公共教育资源更多地向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薄弱学校和弱势群体倾斜,努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我们建立了加快普及学前教育的政策支撑体系,启动实施了“加快普及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每年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00所,2011年新增学位近10万个,免费培训1万多名幼儿园园长和教师。为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我省从2009年开始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去年制定出台10个配套文件,健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体系,积极探索建立省级统筹的经费拨付机制。在全国率先出台《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评估验收办法》,确定了到2015年全省实现县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优化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全国首创“技能高考”,高校以技能操作考试为主录取新生,被媒体称为突破传统高考的“破冰之旅”。建立全省统一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平台,确保普职比例大体相当。2012年启动实施“飞翔计划”,采取特殊政策增加农村学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机会。扩大省级示范高中招收农村籍初中毕业学生数量,省级示范高中在原有招生数量和格局的基础上,每校每学年指令招收50名农村籍学生,省里予以经费补助。逐年提高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城乡初中的比例,努力推动城乡学生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四、切实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培养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造就更多引领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杰出人才,是教育发展的重要使命。2011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湖北时指出,湖北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相对集中,科教优势比较明显,应该在科技创新上有更大作为。近年来,我们围绕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在科技创新上的引领作用,积极探索以用为本的科研导向和评价标准,努力开拓科技与金融、资本、市场深度融合的“绿色通道”,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让更多的科技人、学术人敢于乐于善于做“经济人”、当企业家。近3年来,湖北高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每年占全国高校获奖总数的14%,占湖北获奖总数的60%以上,教育系统集中了哲学社会科学领域80%以上的研究成果,在战略决策中的“思想库”、“智囊团”作用日益凸显。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十一五”时期,高校与企事业横向合作科技经费达60.3亿元,与企业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科研平台(基地)300余个。通过开展“高校与市州科技合作行动”,高校与地、市(县)或企业层面建立长期稳定战略合作关系达1000余个,3000多人次到了地方和企业挂职,派出科技特派员500多位,为地方和企业培训各类人员近10万人次。积极引导高校深度融入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一大批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得到应用和推广。武汉大学发挥在空间地理信息领域突出优势,在武汉大学科技园建立了国家地球空间信息武汉产业基地,成立了国家GIS信息产业联盟、湖北省物联网产业联盟等多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升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优势。华中科技大学把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延伸到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共建武汉新能源研究院、生物技术研究院生物医药研究中心、物联网技术研究院、云计算中心等公共创新平台。依托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与10余家企业联合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成功孵化了国内唯一生产销售大功率LED照明芯片的迪源公司。今年,我省正式启动实施“湖北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目的是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推进协同创新,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引领和支撑湖北跨越式发展。
未来10年是湖北发展可以大有作为的“黄金十年”,是湖北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关键时期。我们将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鄂和人才强省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省,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实现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