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广东省惠州市中职新城的工地上,喧闹的施工声不绝于耳。工地总占地面积60万平方米,投资额达15亿元。按照规划,在3至5年内,这个职教新城将建起3所省示范性中职学校,在校生超过3万人;到2020年,将达到职校5至8所、在校生5万人以上的规模。届时,中职新城将成为惠州职教发展的核心区和示范区。
这是惠州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最直观的表现——连续6年超额完成招生指标。“从作为省试点实行中职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和管理体制改革,到开展校企合作、创新集团化办学模式,惠州一直大步向前。”惠州市教育局局长陈可辉说。
强强重组,组建职教龙头集团
随着“广东制造”加速向“广东创造”转型,广东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了从增量粗放扩张向存量结构调整提升的转变,技能人才培养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核心支撑。
惠州市原教育局局长、现任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范中杰说,地处珠三角东北端的惠州市,一直把办好职业教育作为推行“双转移”、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惠州的重要人才基础,但不断扩大的中职规模与狭小的中职校园无法匹配。在这样的背景下,惠州市决定建设中职新城,并以此为契机,加快中职教育资源的整合。如今,惠州有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2所,省示范性中职学校4所;国家重点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7所,省重点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7所,省重点建设专业15个。
在当地,惠州商业学校是公认的中职教育的领跑者。在此次重组中,惠州商校和另外两所名校——惠州外贸学校、惠州旅游学校合并为商贸旅游学校,目前办学规模达1.6万人,是惠州中职教育的“龙头”。该校全面实施集团化办学模式,探索出了对接农村中学、对接县区职校、对接行业企业、对接乡村、对接国际职教的“五环对接”模式,成为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试点。截至目前,该校已与7所县(区)职校、62所农村初级中学、158家企业联盟,组成跨度很大的职教集团。
“要做‘龙头’,光‘大’不行,还要拿出当‘龙头’的实力来。”惠州商贸旅游学校校长邓庆宁说,职业院校要努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各层次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建立对接产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质量规格和质量检测体系,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基础,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职业生涯指导,引领学生踏上成才之路
在遇见周翠俭前,胡嘉英并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干什么。这个16岁的女生,一心要考大学,然而中考成绩却给她泼了一盆冷水。
就在胡嘉英打算外出打工时,惠州商贸旅游学校外语系党支部书记周翠俭找到了她。得知胡嘉英的英语很好,在结合她的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周翠俭建议她到惠州商校读商务英语专业:“我们不仅仅要发挥你的英语优势,还要让你拥有较强的外贸业务能力,成为能满足涉外企事业单位需求的国际商务、贸易及相关业务操作的复合型人才。”胡嘉英动心了,高兴地来到商贸学校,又开始了自己的学习生涯。
“这其实是学校制定的‘APC’成长计划在具体实施中的部分表现。”周翠俭在招生中,发现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缺乏了解,很多人不知道怎么为学生量身打造职业规划。
惠州商贸旅游学校主动出击,把职业教育的概念提前导入初中,让初中生毕业前就能主动构建理性的选择意识,树立“读职业学校一样能成才”的理念。“APC”成长计划因此应运而生。所谓“APC”,即Aptitude(智能)、Profession(职业)、Career(生涯)。校长邓庆宁说:“‘APC’成长计划分三步走,一是对七年级学生进行一般能力测试和职业智能定向分析;二是对八年级学生进行职业与劳动技能意识教育;三是在九年级学生毕业前进行人生规划指引和职业生涯规划。”
按照这个计划,惠州商校的教师陆续走进农村中学,通过能力测试、培训讲座、现场咨询等方式,使对接的农村学生能更早地对自己的职业人生有所认识。这个计划受到农村中学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已有57所农村中学与惠州商校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能力进阶课程,使学生具备腾飞的能力
有了职业生涯规划,还需有实现目标的能力。惠州商贸旅游学校又开展中职课程改革,为学生实现人生目标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采访学校信息技术系主任冯理明时,我们听说了学生温裕霞的故事。温裕霞是惠州商校2009级电子商务专业班的学生。当时,全班总共只有61名学生,却开了20多家网店,温裕霞的小店就是其中之一。2010年秋,温裕霞的网店在短短两个月内,就成交了近200笔订单,一下子就把两个学期的学费都赚了回来。
一边上课一边开网店,这是该校在课程创新上琢磨出来的结果。“按照以前的教学模式,学生理论学了一大堆,一上手就傻眼了,这有违中职教学的本意!”冯理明这样解释改革思路。
信息技术系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学生入学第一个学期,要去各种网店买东西,东西可大可小,但要跟卖家充分交流,了解办店流程——这些可不是简单聊聊就行,学期末要纳入成绩考评;第二个学期,学生们要去几大网店平台进行实战演练,每人要开一个店,至少卖出3件东西。学期末,每人要写出开店的总结和经验教训,面向全班分组阐述。升入高年级后,学校就要求学生们去和企业联系,创办与企业合作的更高级别网店,最终实现电子商务中最高级别的B2B(企业对企业)网店营销。为此,学校在校内配置了实体店——飞帆营销股份公司及教学商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必须在毕业前成功开办网店方可毕业。
不仅是电子商务班,在网络技术班,学校也进行了类似的课程改革探索。在校学习期间,学生们将依次完成家庭、小型企业、中型企业(社区),园区级别的网络建设与管理的任务。为了保证人人都有动手机会,学校搭建了模拟实验室,学生们在实验室里即可完成各种级别网络建设与管理的模拟操作。“电子商务和网络技术两个班的课程改革,其实建立的是一种‘项目能力进阶课程体系’。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中,学生由低到高,渐次掌握,课程教学集中在技能上,完全与市场接轨。”邓庆宁说。
在惠州商贸旅游学校的推动下,惠州市大力推广“五环对接”、工学结合、四维师资等中职学校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全市中职学生年均就业率达到98%以上。
■本报记者 高毅哲 李曜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