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路径走对了 处处有共鸣

——内蒙古包头市推进素质教育采访纪行

2012-10-01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记者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采访,有一个场景让人难忘:在包头科技少年宫的一间教室里,一个小学生正在彩绘一只鞋子。她沉迷在自己构筑的艺术世界里,甚至连旁边鼎沸的人声都无法干扰她。

  这只是包头市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场景。在这个草原上的城市,素质教育正在有声有色地进行着。

  正如丰富的稀土、铁、金等矿产资源为包头这个国家重要工业基地提供了发展的动力,素质教育的规范化实施为包头市教育事业发展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为实施素质教育设定操作规范

  让包头市教育局局长鲁性瑜感到困惑的是,他平时跟校长们聊天时,他们经常讲到素质教育,但是真到深入探讨时,每个人理解的概念和内涵都不尽相同。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从何谈起?

  2008年,由包头市副市长李秉荣主持的“包头市中小学素质教育规范”科研项目立项,拨付专项资金,对中小学素质教育规范前期工作进行调研,系统梳理制约本地区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突出问题及原因。2009年,包头市正式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素质教育示范地区”。2011年,包头市政府第九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包头市普通中小学素质教育规范》,从学生、教师、学校、校长、家长、社会环境、资源配置、督导评估等方面,对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作出了具体规范和要求。

  这意味着包头市素质教育的实施有了“路线图”,不同于国家提出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该规范更有地方特色、更贴近地方实际。素质教育规范借政府之力破茧而出。

  “地方教育系统对素质教育进行规范化实施在全国尚不多见,素质教育改革具有社会性,单靠教育一家无法完成。”鲁性瑜说。《包头市普通中小学素质教育规范》明确了各级政府的职责,明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意志、政府行为。比如,包头市发动社区在营造素质教育氛围上发挥作用,把一些收回的出租房屋改成学生校外活动场所,让学生广泛参与社区实践。

  包头市通过调研发现,政府对校长的任用没有和推行素质教育挂钩,对推进素质教育不力的地区没有制约机制。这成为阻碍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重要原因。为此,规范明确规定,对旗县政府和学校的考核不以升学率为标准;同时建立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和评估体系,对地区、部门主要领导干部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进行督导评估,评估结果将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再比如,规范对学生的作业量、在校时间及考试科目和次数,分年级段作了详细规定。让鲁性瑜意外的是,如今,在包头老百姓反映的教育问题中排位第一的是“在校时间过长,下课晚,留的作业量大”,不少学生家长反映,现在属于孩子们的时间慢慢回来了,除了在校有35分钟以上的“大课间”,作业量明显下降。

  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积极性得以激发

  在包头市科技少年宫,乌兰小学五年级学生孙畅正在专心致志地做一个航天模型,发动机、排气扇、油箱都已经装好了,“再过两个月就能飞起来了”,孙畅对自己的成果感到特别自豪。

  为了做这个模型,不到10岁的男孩子已经坚持了一年多,每个星期都来一次,一次要做两个小时,很少间断过,因为他是打心眼儿喜欢。

  这也是包头市素质教育规范推出以后出现的一个隐性成果: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主体性得到激发,学生有了充足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索和发现,主动学习的精神增强了。

  团结四小校长闫华英说,以前我们更多从学校、教师的角度去看教育问题,现在需要换个思路,要从孩子的视角去选择适合他们特点的教育方式。学校相继开展了“我的学习方法推荐”、“我的生活创意大赛”等活动。“我的学习方法推荐”是让学生总结出自己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学校整理成册再推荐给学生,“李兰琪速算法”、“刘芙君单词记忆法”、“郭式语感训练法”等都是来自学生的积累。

  这种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为核心的教育价值取向,在包头教育领域慢慢成为共识,教师也在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得以提高。

  就拿包钢实验一小来说,教师们总结出很多有本校特色的“好点子”。一说素质教育,大家谈“考”色变,可教师们却实施了二次重考,凡是自认为期末考试成绩不满意的都可以参加。再比如,说到作业,教师们总结出作业布置的“一留五不留”,即分层次留作业、不留超重作业、不留惩罚作业、不留机械重复性作业、节假日不留超量的书面作业、不留无意义的作业。

  不仅在教学方面,就连教师的科研也贴近学生实际,立足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二十九中就有教师专门做了“怎样排座位”的课题,看似题目小,却富含教育智慧和思想。教师们的课题结论是交给学生自己完成,并定时轮换,教师做得再科学,没有学生的民主参与也不好。

  “我们学校连宿管阿姨都把素质教育心得整理成《宿道食理》,建设一支全员素质教育队伍,不能光靠校长吆喝。”包钢一中校长赵嘉琦说。

  特色品牌办学延伸素质教育内涵

  “敕勒川,阴山下”,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就是敕勒川文化的中心。位于这里的土右旗美岱召中学是一所农村中学,90%的学生都是寄宿生,与父母亲在一起的时间很少,父母平时对孩子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教育不够。如何对这些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成为一个难题。

  就是这样一所农村校,针对这一难题,打出的“小先生”德育品牌,找到了适合本校特点的素质教育之路。

  “小先生”是由各年级选拔品学兼优、在同学中有号召力的学生担任,以充分发挥身边榜样的作用,真正做到学生管理学生、学生教育学生、学生带动学生。“小先生”由学校统一发放聘书,每周一、二、四下午自习前15分钟安排“小先生”授课,主要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礼仪》常识为主。“小先生”以平时在学生中存在的行为不规范个案,经过剖析,得出结论,拿出改进措施。为了做到寓教于乐,“小先生”们精心准备了小品、相声、诗朗诵、情景剧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教育。

  “小先生”德育课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一些让教师头疼的“问题学生”反而在同伴的激励下有了变化。在“小先生”德育课的带动下,其他课程的教育教学水平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甚至有任课教师说:“现在上课可得用点儿心思,要不然就被那帮‘小先生’给比下去了!”

  现在,土右旗美岱召中学的学生行为习惯得到了很大改变,“小先生”德育课也因此获得“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内蒙古自治区创新案例”。

  一个特色品牌让一所农村学校焕发生机,不仅如此,包头市的其他学校也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打造适合自身特点的特色品牌,以此激发学校发展的新动力。比如,北重三中的“高一自律成人、高二自强成才、高三自信成功”的德育梯度教育,团结四小的“慎独”教育,青二小的“赏识”教育,实验一小和包钢一中的心理教育等。而包头一中的女排已经成为包头市的一张“城市名片”,也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的一个著名品牌。

  ■本报记者 赵秀红 储召生 郝文婷

(责任编辑:王朋)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