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挑战,可谓错综复杂。乌鲁木齐市辖七区一县,居住着汉、维吾尔、回等49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24.6%。
该市教育局副局长刘剑介绍说,一是老城区学校多、民汉合校多,最好的和最薄弱的学校都在这里,均衡发展任务很重;二是接收了大量企事业单位员工孩子的学校,多为薄弱校,面临改造、重建;三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加大了市区学校就学压力和市区(县)两级的财政压力。
在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过程中,乌鲁木齐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难而上,成效显著。
加大投入力度,加大倾斜力度
乌鲁木齐市教育局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当作系统工程来抓。制定了《进一步推进乌鲁木齐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计划2013年至2015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完成中小学校办学标准化建设;到2020年实现基本均衡,中小学布局基本合理,师资数量和素质双过硬,家庭与社会对教育反映良好,没有集中的择校现象。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教育经费累计投入88.3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31所,完成校舍抗震加固面积105.9万平方米,涉及324所学校及幼儿园。据刘剑介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人均公用经费按高中生的2倍拨付,设备购置、维修项目资金也予以重点倾斜。
该市下大力气改造薄弱学校,对薄弱、边远学校和民汉合校的教育经费投入每年不少于40万元;从人民教育基金和教育附加中解决一部分专项基金改善办学条件;从预算外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学校中调剂10%,用于薄弱学校、边远学校、民汉合校建设;在软、硬件方面,对一批相对薄弱的学校实施全面改造。
乌鲁木齐县曾是全疆最强县,近年来,几个乡镇划归乌鲁木齐市,财政收入锐减。目前,全县只有5.6万人口,5800多名学生。记者在县一中看到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等设备先进,与城区学校没有太大差别。该县教育文化体育局副局长张红说,“两基”国检后,学校之间硬件差距已基本拉齐,实现了初级均衡。
区县教师同等待遇,校校“捆绑发展”
既然硬件差别不大,均衡发展的重点自然而然就集中在“软件”上。其中,教师队伍是关键因素。
乌鲁木齐县第一中学自1995年以来,教师流失了40多人,“已经十几年没进人了,我们在网上发了招聘信息,没人来。”校长宋庆良说。现实却是,该县教师队伍超编,年龄老化,难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为此,乌鲁木齐市下了一番苦功夫。
不能适应新的教育教学要求的教师转岗,该退休的退休,腾出的编制补充新教师。同时,解决了各区县之间教师待遇同等化问题,从收入上“稳住”了教师特别是薄弱校教师的心。
“送教下乡”,由市教研中心和各区县教研室选派优秀教师和专家为达坂城地区、乌鲁木齐县薄弱和边远农牧区学校开展优质课下乡和教研下乡活动。
培训教师,让教师拥有专业成长的抓手。刘剑说,乌鲁木齐市实施“名师工程”,对班主任、团干部、德育干部每3年进行一次轮训,持证上岗。从2009年起,市教育局局属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中划拨不少于100元的经费,专门用于师德建设和德育工作,各区(县)学校德育经费占生均公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5%。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每年培训教师超过4000人次。
此外,市教育局通过培训、派出学习、到上海杭州等地学校挂职等形式,努力加强校长队伍特别是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校长队伍建设。
推行优质校与薄弱校“捆绑”发展。从2010年9月1日起,乌鲁木齐市136所中小学结对捆绑发展,522名教师在学校间相互交流,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有了实质性突破。
乌鲁木齐市第四十四小学是民汉合校,与实验小学、第三十小学结成了联盟校。校长刘戈利说,学校教师李慧在第三十小学交流期间,参加天山区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大赛并获一等奖。因为联盟效果好,第四十九小主动要求加入联盟。
天山区教育局局长王常青说,捆绑发展让大家慢慢形成了“天下教育是一家”的大教育观。
教育也担当社会责任、政治责任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外来人口增长很快。据刘剑介绍,截至2011年底,乌鲁木齐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115885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的38.7%。
“厅长、区长如果哪天看到小巴郎(维语,男孩的意思)在街上擦皮鞋,马上就打电话给我们,3天内一定要让他们上学。”刘剑说。对未办理任何手续或不具备进城务工就业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全市各级教育部门无条件做好其子女的就学安置工作。刘剑深切感到,这不仅是一项教育任务,更是一项政治任务。
乌鲁木齐市制定了《乌鲁木齐市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实施意见》,在流动人口集中地段新建了第六十五中学、第五十六小学、雪莲小学等,通过降低收费和政府适当补偿等形式鼓励原企业、行业所属学校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并鼓励社会力量办学。
《乌鲁木齐市中小学贫困学生助学金制度实施办法》规定,学校应将不低于5%的预算外收入用于减免资助本校或社会上弱势群体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刘剑说:“近年来,乌鲁木齐市减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费用近3亿元。”
该市第七十四小学专门接收赛马场片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校长依力哈木·艾买提平均每天要接待30多名来咨询子女入学的家长,每个月要接收约四五十个新生,每学期进320名至340名新生,留下260名至280名,其他的都中途流失了。
防止辍学同样是一项艰巨任务。刘剑说,教育局为此协调相关部门将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纳入常规普查统计中,并要求学校在评优奖励、入队入团、课外活动等方面,与本市学生一视同仁,防止他们辍学。
天下教育是一家,乌鲁木齐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启示着一条朴素而深刻的教育哲理。(本报记者 杨桂青 刘华蓉 蒋夫尔)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