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师资均衡才是真的均衡

——浙江省嘉善县教师流动采访纪行

2012-04-13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本报记者 张东 高靓

  两年前,嘉善人心中的好学校屈指可数。嘉善县第二实验小学、第一中学、第四中学,是家长学生选择的目标学校。为什么?因为这几所学校的名师多,学生成绩好。

  如今,再询问起嘉善县的好学校,人们会回问一句:“是指哪方面?”因为几乎每所学校都有名师,发展各有特点。

  好学校,一时间多了起来;择校热,迅速降温。两年间,嘉善县教育大环境奇迹般的变化,源自一项全县范围的教育改革——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

  名师流动带动普通校发展

  “我们能跟一中、四中平起平坐了。”在嘉善县实验中学,校长周建平拍拍胸脯,自信地说。但如果不了解这所学校的发展历程,他的自信反而会让人一头雾水。

  嘉善县实验中学,原名魏塘中学,地处城乡交界,之前在县城3所中学里排名倒数第一。“周边乡镇、社区的好学生都去了其他学校,最多时一届就有四五十个学生转走,占招生总数的10%左右。”周建平说,“其实学校硬件设施早已完善,就因为师资薄弱,吸引不了学生。”

  两年前,嘉善县对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调研结果显示,农村学校的学科骨干教师、名优教师数量明显不足: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27所,占了学校总数的2/3,拥有的县级学科带头人等名师只有28人,不到总数的1/3。

  “现在,名师流动到我们学校,学生也跟随名师回来了。我们学校是教师流动第一所受益校,也是改变最大的学校。”周建平说,作为2010年教师流动的试点学校,实验中学两年内共流入教师20位,占教师总人数的18%,其中3位是县级以上名师或学科带头人。

  2011年,教师流动在嘉善县范围内正式启动,打破城乡界限,按照学校中层及以上干部、名师、普通教师、新教师、特长教师五大类别进行双向流动,有优质师资流入的学校,派出等额的青年教师到对方学校进行锻炼培养。

  “去年,全县共有188名教师参与流动,占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8%。其中,有53名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流入农村学校。”嘉善县教育局局长包庆余说,“这项改革改变了以往农村教师向城镇单向流动、教师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初步解决了农村学校学科建设缺乏领军师资的问题。”

  农村课堂被流动教师带活了

  “我真想多上几节吴老师的科学课!”这是姚庄镇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王小龙对新老师最好的评价。吴国荣,2011年从嘉善县第二实验小学流动到这所农村学校,也带来了科学课的探究学习,带活了沉睡已久的实验设备。“用测力计测浮力,用水钟测时间,”说起做过的实验,王小龙滔滔不绝,“每周都能做一两次,特别好玩。”

  “只要举手发言,蒋老师都会表扬我们,回答错了也没关系。”在学生周一静看来,班上新来的语文老师蒋卫红有点“不一样”。县级语文名师蒋卫红的这种做法,正是来源于她在新学校第一节课上遇到的难题。“学生怯生生的,从不举手发言,跟老师没有眼神交流。”蒋卫红说,自己习惯的课堂互动无法进行。如今,她的学生自信、开朗,课堂发言争先恐后。

  “一位名师,就带动了学校整个学科的发展。蒋老师是学科带头人,不仅帮助老师听课、磨课,还为学校老师创造了很多竞赛、公开课的机会。”姚庄小学校长陈四观逢人便夸这位得力助手。

  “他们(流动教师)刚来的时候,我们很不习惯。每天下班经过他们的办公室,发现他们总是走得很晚。问了才知道,他们有课后给学生辅导的习惯,现在我也这样做。”嘉善县实验中学教师沈文被流动教师的敬业精神感动。

  “人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就失去了新鲜感,也就失去了发展的后劲。”嘉善县第一中学校长蒋兴华发现,教师在新环境下,往往更有压力和动力。嘉善是第一中学当初是优秀教师最集中的学校,也是教师流动中贡献最大的学校。2010年有3位名师流动到实验中学,2011年又有8位教师流动到乡镇学校工作。蒋兴华说:“看着自己的名师流动到其他学校,有些舍不得,但看到流动进来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心理就平衡了。”

  解除后顾之忧让教师安心了

  “上下班有班车,轮到晚自习值班,学校还给我们提供宿舍。”陶庄中学位于嘉善县最北端的陶庄镇。晚上8点20分,来自嘉善第一中学的流动教师林峰与下晚自习的学生一起走出教室。“当初,上班距离远是我最大的顾虑,”林峰说,“后来得知,县里每年安排400万元专项经费,其中就有一项是解决我们的交通问题。”

  “现在,农村教师的收入普遍高于城镇教师,仅津贴一项就是城镇教师的3倍,带着编制下去,我们才能享受这个待遇。”在嘉善县学科带头人、城西小学校务办主任金华看来,这项措施既贴心,又有效,因为“只有带着编制到学校,你才能真正成为这个学校的一员。”

  在嘉善县实验中学计算机教师邵燕看来,“3年后流动教师可任意选择回城或留在乡镇学校”是她更看重的一项措施。

  首批从嘉善第一中学流动到嘉善实验中学的名师李根余说,当初学校和教育局没少给他做工作,但“当老师的,就怕生源不行,出不了成绩”。李根余说出了不少优秀教师内心的担忧。但是经过两年的实践,这种担忧已荡然无存。

  “不久前我被评为县级学科带头人。”马晓燕,一名80后教师,去年流动到大舜小学。年轻的她,已然尝到了“评职、评先、评优向在流动中作出成绩的教师倾斜”政策的甜头。由于工作出色,她已经被提拔为副校长。马晓燕认为,“城镇学校教师申报中学高级职称,必须有3年农村任教经历;中级职称必须有2年农村任教经历,对农村教师也提出了多校任职经历的要求”,这些对流动的教师都是一种认可和鼓励。

  看到身边的流动教师在教学上、科研上的成就,还未参与流动的嘉善县实验中学教师沈文也有些迫不及待了。“启动初期,学校里人心惶惶,都担心自己被派去交流。”沈文说,“现在不一样了,茶余饭后我们还会说起这个事情,讨论的不是去不去,而是想去哪所学校。”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