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走进国家教改试点区特别报道⑥

“主题轴”上写出校本文章

——上海市长宁区推进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采访纪行(下)

2012-05-28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虽然位于新课改先锋区域的上海市,而且只有8所公办普通高中,但长宁区的高中教育也曾面临发展瓶颈。

  曾经,由于缺乏对整体办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计划的设计,“千校一面,万人同语”的高中同质化现象十分突出。

  曾经,高中评价紧盯中考录取分数排名,学校关注、看重的只是自己是哪一级的学校。

  2009年,长宁区“促进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多样发展试验项目”申报获批,次年列入教育部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点之列。改革之路走了不到3年,从分层到分类,长宁区的高中变了——

  以“主题轴”综合课程建设为依托,8所高中8个样,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个性。评价学校不看分数排名,校长们以把学校办出特色为荣。

  区域推进,“推土机”模式见效应

  “现在搞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都是一步赶着一步,想停下来都不行!”采访中,不少校长向记者提及每月一次的“过堂”,指的是上海市“区域推进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行动研究”实验学校推进工作月报和例会制度。根据制度规定,每月召开一次实验学校例会,谈进展,说问题,提思路。

  “这场改革进程中,没有‘旁观者’。”长宁区教育局副局长夏惠贤将改革推进的模式形象地比喻为“推土机模式”,让区内8所公办高中都动起来。

  以前,每到大学自主招生季,长宁区教育局局长姚期总能听到一种声音,说高中毕业生综合能力差,面试中一遇到学科综合的问题,就拿不出解决办法。“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高中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难道只是应付高考?”

  高中教育成了升学预备教育,缺乏明确功能定位,缺乏多样化办学特色,一度成为高中教育的通病。多样化不是难题,而是难题的解决方案。只是,该从何入手?

  改革契机适时而来。

  “延安中学健美操队队员阳光、善思、团队意识好,步入社会后,总是受用人单位欢迎!”原因何在?原来,这个健美操课程不知不觉中实践着学科综合的理念。期末考试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创编一段8个八拍的健美操,必须创新动作、选好音乐、缝制比赛服。

  “一门体育课把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劳动技术都综合进来了,这是高中多样化的一个突破点。”姚期说。在多样化改革上,学校只要做就有投入。学校的报告打上来,需求提出来,经过专家论证,合理的就投入经费。根据长宁区《高中学校素质教育项目及特色课程经费下拨情况》,仅2010年,区域内8所高中预算内专项投入就达371万元,当年教育费附加560万元。

  特色凝练,“自留地”里高产出

  高一那个寒假,华政附中学生孙敏杰似乎有些“不务正业”,花了许多时间和几名同学合作撰写《上海养犬管理条例》意见稿。“寒假过后,我们就拿出了8份意见稿,一个月后,6份被采纳了!”孙敏杰不仅是学校人大模拟立法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还是时事社的活跃分子。“活动多了,成绩不但没受影响,还锻炼了思维、表达能力。”

  高中时期就能与法律如此接近,源于华政附中“明德尚法”的办学特色。

  长宁区的高中改革,突出了一个“主题轴”,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结合各学校的文化特色、学生兴趣的确定将零散的、孤立的校本课程统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课程群。

  华东政法大学附中校长潘敬芳就在“主题轴”的寻找上经历了一番不小的“折腾”。

  2009年12月,学校与华东政法大学联合办学,更名为华政附中。最初,学校确定的主题概念是“法律文化”,找学科专家来论证,被推翻。中学生做到知法守法即可,还达不到用法的程度,何谈法律文化?后来调整为“法治精神”,但法治离不开民主,内涵随之扩展到“民主法治”,同步开发自主课堂。“实践中,我们又发现,‘民主法治’的提法缺乏校园文化意味,半年后改为‘明德尚法’,把学校的传统和华东政法大学的法律精神融合在一起。”潘敬芳说。

  课改10年,长宁区高中学校在特色学校建设的过程中,已开始关注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但遇到的困难不少:有的学校在课程资源建设上存在困难,有的在明晰育人目标上存在疑惑,有的在师资力量上需要帮助。

  资源集聚,“外脑效应”显实力

  选择生涯规划“主题轴”,对一所高中来说绝非易事,师资、课程资源都是问题。天山中学校长郭兆年背后,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和研究生团队。2010年,教育部在华东师范大学成立高中教育研究所,天山中学被点名成为实验学校。

  西郊学校是长宁区一所普通学校,生源质量不高,在多样化改革推进之初,考虑到新校长刚刚上任,并未将其列入先期试点之中。但在“主题轴”综合课程全区推进的过程中,学校与区少体校合作办学,同时依托高校体育教育专家指导,明确了“科学健身”主题,独一无二的学校特色随之逐渐明晰起来,并作为特色课程的载体供全区共享。

  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院党委书记邵军、副书记张国元是华东政法大学附中改革过程中的智囊团成员。“课程建设路径怎么安排?开始讨论了一下午。”张国元说,最终确定了围绕“明德尚法”,来改善中学生法律意识淡薄、规则意识缺失的现状。两年多来,先后有60多位华东政法大学教师、研究生来华政附中开展项目指导。

  “对学校来说,所能运用最好的资源是高校和社区的资源,在利用好这些资源的同时,也必须加强自培,让这些特色能真正根植于学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潘敬芳说。

  ■本报记者 柴葳 张婷 沈祖芸

  ■改革者说

  上海市长宁区副区长陈志奇:探索高中多样化办学的好经验

  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长宁区建立了高中多样化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灵活的区域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深化了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内涵。目前,8所高中结合各不相同的历史文化、办学理念、学生需求和办学体制,在高中多样化特色教育发展探索方面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值得总结借鉴。

  ■专家说

  中国教育学会前会长顾明远:改革创新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动力

  “区域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是长宁区高中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区内8所高中一直着力于学校特色建设和“主题轴”综合课程设计。从长宁区教育发展取得的成绩可以看出,他们坚持育人为本,坚持把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放在第一位;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有时间思考、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自己喜爱的科技文体活动,全面提升自己的素养。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