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撤点并校须因地制宜保障发展

——两会代表委员谈农村教育布局调整

2012-03-13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针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提出,要因地制宜,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和方便孩子就近上学的关系。

  “这应该是当前撤点并校工作的总的指导原则。我认为这抓到了关键,各地要落实好总理的要求,要做好布局调整,必须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益阳市委组织部部长彭爱华说。

  在广大农村地区进行的中小学撤点并校,曾被认为是合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然而,近些年,对一刀切的撤点并校政策的质疑之声也渐渐多起来。面对撤点并校所引发的连锁反应,政府该如何行动,怎样才能保证农村教育的科学发展?

  科学有序布局让孩子接受优质教育

  【典型案例】在河南省虞城县的农村,很多村小已经消失。消失的学校里,有一些属于自然消亡。近些年,村民们“用脚投票”,纷纷送子女去县城上学。一些村校还没等到撤并的那天,就因为生源流失严重自行关门。

  这些村小的消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农村教育面临的现实状况,即农村生源锐减导致农村学校规模下降,撤点并校成为不得已的选择。然而,因撤点并校带来的学生无法就近入学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应当科学有序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让更多的孩子接受优质教育。

  “撤点并校对于我国教育发展的整体格局来说,确实有积极意义。尤其对于经济发达,特别是交通发达的地方,我认为撤点并校的阻力较小,它有利于集中教师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全国人大代表、广西金秀县县长赵贵坤说。

  全国政协委员、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盛连喜说:“目前,就大部分地区的农村现实来说,恐怕提高质量和就近上学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矛盾。尤其在那些较为贫穷、交通不便的地区,这更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要彻底解决,需要系统推进,需要一定时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各地农村掀起了村村办小学的热潮,这些散落在山野乡间的学校,曾为扫除文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立下过汗马功劳。然而,随着人们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较为简陋的学校,逐渐出现了生源流失等情况。

  “一些村小,教师动辄教几个班,教全部科目。但质量怎么样呢?有没有人为孩子的将来着想呢?这样读书能读出什么来呢?而且这样也不利于教师的成长,承担多科目教学的教师,是很难术业有专攻的。”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认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村人口减少,撤点并校是大势所趋,科学有序的布局可以让更多孩子接受优质教育。”

  要把撤并的后续工作完善好落实好

  【典型案例】在山东蒙阴县,撤点并校后,目前每个农村乡镇都建有1所标准化寄宿制中心学校,三至六年级的偏远农村学生全部集中到乡镇中心小学寄宿学习。过去,该县桃墟镇中心小学只能满足周围8个村队的孩子走读。现在,学校建起两栋教学楼和1栋餐厅公寓综合楼,能满足全镇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在校住读。

  为了丰富寄宿学生的课余生活,蒙阴县每所寄宿制学校还建起了少年宫,设有音乐、书画、民间艺术等功能室,课余全方位向学生开放。学生在值班教师的指导下,不仅可以休闲娱乐,而且能够学习各种技艺。

  在顺应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背景下,当前,如何完善撤点并校的后续工作,让校车、吃饭、寄宿等衍生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成为各地政府需要继续解决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院长秦和说:“当务之急是,切实通过政府埋单,配套实施农村寄宿学生生活补助工程、营养餐工程、校车工程等,切实增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吸引力。”彭爱华代表也认为,学校撤并后,现在政府要做的是,尽快根据寄宿制学校的特点,想方设法配齐生活教师、食堂等学生生活学习需要的基本条件。

  “撤点并校不能一撤了之,关键是撤完之后还要把新学校管起来,把学校办好。让学生学好住好,这才是撤点并校的真正目的。”身为教育厅厅长的罗伟其说出了很多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观点。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教育厅厅长李东福也表示,解决撤点并校争议的最好办法,就是做好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工作,“山西将出台寄宿制学校学生吃、住、行的标准和制度,并尽快把吃、住、行标准化建设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进行评估验收。”

  盛连喜委员建议,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经费投入,同时考虑到寄宿制学校教师所承担的教学和生活双重职责,适当增加一定的编制数。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教师不足的情况下,可引入地方团委、妇联等社会力量和大学生志愿者,为学校开展丰富的课外文化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充实学校文化内涵,改善校园文化品质。

  应当多方扶持不宜撤并的农村学校

  【典型案例】浙江省上虞市经过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仍保留了34所农村完小,总数超过全市学校总数的三分之一。近年来,该市十分重视农村完小建设,通过一系列“强筋壮骨”措施,为这些农村完小增强发展后劲。

  市财政每年投入6个200万元,解决农村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其中一个专门用于农村完小建设。该市教体局还制定了《农村完小督导评估A级学校评估操作标准》,引导各乡镇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完小办学条件。该市规定,凡创建AAA级完小的乡镇奖15万元,AA级完小奖10万元。这一机制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完小的办学条件。

  对那些因种种原因暂时不宜撤并的农村学校,地方政府应当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扶持办好这些学校,而不是放任不管。

  全国人大代表杨月梅的家乡是广东省连山县。据不完全统计,10年时间,连山县中小学在校生由3万人下降到1.5万人,导致县里出现了一大批规模较小的农村学校。对这些暂时还不宜撤并的学校,杨月梅提出:“政府应当切实加大投入,通过师资交流、政策倾斜等举措,使这些学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百姓需求。”

  与杨月梅的观点相似,全国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认为,对一些特殊的小学、初中和教学点,应该确立保护及扶持政策,如果有长期保留这些学校和教学点的必要,则一定要以较高的标准增加经费,同时在师资队伍上予以扶持。

  “对不宜撤并的学校,要提高它们的质量,需要对其进行支援和教育资源的整合。”王建华说,“这几天在会议上,我听到很多委员讲,一些县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大学生占了90%左右,我是很高兴的。”目前,国家应该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大学生继续深入基层,充实到农村教育教学一线中去,并通过提高待遇、建造教师安居房等一系列长效机制,让这些教师真正能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以保证农村教育科学发展。

(责任编辑:宋成龙)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