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须家校同步

2012-06-23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近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纷纷出台“减负令”,以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毫无疑问,学生是“减负令”的终端,减负的成效要从学生这一终端来检验。但是,尽管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种种规范性的措施,学校也根据上级的要求落实减负精神,但是学生却很少享受到减负的实惠。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其实,减负有上下半场之分,“上半场”指的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出台的各种减负规定,“下半场”是家长、教师和相关配套措施的落实。推进减负的是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对学校和教师作出规范性的要求,但很难对家长和社会相关部门提出要求。

  从各地的减负情况来看,“学校减负,家长加负”的现象比较普遍。家长认为,高考、中考的“指挥棒”并没有消失,现在的就业压力又大,大家对减负心存顾虑。有家长认为,别人家的孩子减负了,少做作业,自己让孩子多做点作业,就能在学习上占优势。在这种思维影响下,就出现了“家长加负”的现象。

  “减负后”配套措施不到位,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按照减负的预期目标,减负后,学生花在做作业等方面的时间少了,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很多学生一旦做完作业,就看电视、在网上聊天或玩网络游戏。这些时间怎么有效利用,就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真正推进减负,让减负的终端——学生,切实享受到减负给他们带来的实惠,需要发挥好减负“下半场”的作用。我觉得可从三方面努力:一是加强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不再就学习而论学习,而是充分认识到学习对自己人生的意义。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校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第一要务,从生理上和心理上为学生减负,让学生觉得学习、听课、作业等不再成为负担。三是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学校要赢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在减负上能做到“家校同步”,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更多、更宽广的平台。

  ■浙江宁波镇海区仁爱中学 刘波

(责任编辑:王唯(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