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校园劲吹节俭风

各地高校采取多种形式创建节约型校园

2013-03-27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本报3月26日综合消息 教育部印发《关于勤俭节约办教育 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通知》以来,各地高校积极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主题教育活动,切实采取措施,大力倡导“光盘行动”,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深入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

  厦门大学:

  “加减乘除”推进节约型餐厅建设

  3月25日,记者在厦门大学凌云学生餐厅餐盘回收处看到,三四百人用餐的大厅,回收处虽然学生络绎不绝,但两个直径约半米的回收桶始终没有装到三分之一,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光盘”离开。近年来,厦门大学运用“加、减、乘、除”法,通过精打细算,推进节约型餐厅建设,收到良好效果。学校在宣传教育上用“加法”,充分利用食堂电子屏幕、餐桌面、宣传栏、残羹台等载体,滚动宣传节俭标语,张贴温馨提示,倡导师生养成节约用餐、随手关灯、关水龙头的习惯;在成本控制上用“减法”,减少中间环节,推进“农校对接”,通过食堂物资联合采购,减少农产品采购中间环节,减少塑料袋的供应;在多措并举上用“乘法”,加强督导,促进文明就餐,在用餐时段,专门组织学生志愿者督导队到餐厅督导文明排队、购餐,避免拥挤、插队、浪费现象,引导学生做到“光盘”,成为反对浪费、提倡节约的参与者和推广者;在技术节能上用“除法”,缩小分母,除旧推新,淘汰老化、耗能设备,改气为电,更换、安装节能型炊具,更新节能型餐厅照明设备,按照1/3亮灯原则,根据人数和需要增加照明灯数量,共计更换照明日光灯4000个只,耗能降低30%。

  凌云餐厅负责人曾秀宝向记者介绍了该校后勤集团“细算”节约的方法。她说,首先是时间上细算,即对学生就餐时间段进行“精估细算”,根据学生就餐流量分时段上菜,保证学生吃得新鲜、吃得热乎;其次是菜量细算,即每一种菜品相对固定分量供应,一旦在售卖过程中发现哪样菜“断货”,食堂会马上现场加菜补充供给,避免了菜量太多卖不出去而引发的浪费。

  湖南理工学院:

  提供个性化的餐食服务打造“节约模式”

  “新学期以来,食堂泔水量是过去的几分之一,每天平均不到两桶,平日里一直负责接收学校泔水的养猪厂都嫌分量太少哩。”湖南理工学院饮食中心负责人黄志军一边笑着一边向记者“抱怨”。

  在湖南理工学院二食堂,学生曾冬冬选择了二荤二素的6元套餐。“这样的套餐比较符合我的饮食习惯,如果米饭不够吃,还可以免费再加,不会出现打多了饭吃不完而造成浪费的情况。”曾东东告诉记者。

  “我们力争通过个性化的餐食服务实现‘节约模式’。”黄志军对记者说。据了解,为了兼顾不同地域、不同饮食习惯和不同消费水平的学生,该校食堂划分成了南方区、北方区、套餐区、非套餐区四个主要分区,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口味,同时也有效地防止因饭菜不合胃口或分量过多导致的浪费现象。

  在该校几个食堂内,还有由学生自发组织的“自觉收碗行动”,提倡饭后自觉将碗筷放在指定地点,既减轻了工作人员压力,也让大家都成为校园“光盘”的见证者。“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觉得应该发扬光大,在这种‘光盘’的大环境里,每个人都是践行者,也是监督者,参与这种活动是我们应该做的。”该校政法学院学生陈亚东说。

  新疆农业大学:

  让勤俭节约成为学生的自觉习惯

  “结束了套餐时代,实行按分量打饭,实现了学校食堂‘光盘’。”新疆农业大学后勤处副处长高大中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除了‘光盘’,大学校园勤俭节约还涉及方方面面,我们正努力让勤俭节约成为一种习惯。”

  开学以来,新疆农业大学不少细心的师生发现这个学期学校有了不少变化:以往开学初随处悬挂的横幅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电子屏幕上滚动播放的信息;新餐厅开放了,实行按分量打饭,不少地方都张贴了“光盘行动”、“节约光荣”等字样的提醒语;校园“一卡通”启用,刷卡洗澡,让大家开始寻找各种省时省水攻略。这些变化,就像一缕缕春风吹进了校园,让师生们感到清新和温暖。

  记者了解到,新学期,新疆农业大学新建的节水节能的洗浴楼正式开放,实行了刷卡洗澡按流量计费的方法,节水效果大大提升。据该校后勤处商业中心主任朱天陆介绍,以前洗一次澡收费3.5元,不限时,有些学生洗一次澡能洗两三个小时,浪费了大量的水和热能。现在学生洗澡须持校园卡,插上卡水龙头才出洗澡水,澡费按实际用水量由系统扣除,每分钟0.25元,用水最少的学生只用5分钟就能洗一次澡。该校管理学院学生唐琴说,采用刷卡付费后,大家的节约意识都增强了,洗澡时间缩短了很多,不仅节约了时间,还节约了用水。

  为进一步节约资金,将有限的资金都用在刀刃上,新疆农大强化预算管理,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除严格执行公车管理、严格按工作需要报批出差外,专门强调各类会议活动布置简朴,工作会议不摆放花草、不制作宣传展板等。此外,学校一般性的来校考察交流活动不张贴悬挂欢迎标语横幅,座谈交流会场不摆放水果。(记者 熊杰 阳锡叶 蒋夫尔 通讯员 李静 司念伟)

(责任编辑:于晓媚)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