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努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情况的汇报

2013-11-20收藏

沈阳市教育局

(2013年11月)

  沈阳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国家装备制造业基地,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与区位优势。伴随着工业城市发展特点,近年来,沈阳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完善了职业教育体系结构,对职业教育的层次、布局和结构进行了调整,通过健全制度、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加快形成服务需求、开放融合、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新格局,建立了国内一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将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第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中等职业学校85所,在校生90246人。高职高专有14所,在校生104128人。其中:市教育局直属中等职业学校12所,在校生33026人;区县所属中等职业教育中心7所,在校生8492人;行业所属7所,在校生10907人;民办职业学校33所,在校生11623人;另外,劳动部门所属技校27所,在校生21500人。

  2008年,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进入国家“百所重点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行列。2010年国家启动中职1000所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创建工作,以5所万人学校为基础的我市共有10所学校入选。2012年在全国职业学生大赛上,我市学生共获得11块金牌,超过大连;2013年我市再创佳绩,收获5金、15银、18铜。全市共有国家级示范专业5个,省示范专业57个,职业教育发展的各项指标均走在副省级城市前列。

  第二、努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

  一、强化政府职能作用,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政府、行业及社会各方分担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1.加大政府投入,加快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沈阳市委、政府始终把优先职业教育发展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市委、政府政策支持与投入,加快了沈阳职教的发展步伐。

  2009年的沈阳职业教育园区落成,实现了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目标。2010年教育部批准设立国家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沈阳市试验区,为沈阳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实施资源整合、建设六所万人规模职业学校,职教园区投入使用,已成为国内有影响的沈阳职业教育地标。

  沈阳市委、政府加大职业教育投入,确保教育费附加30%用于职业教育,从2010-2012年,投入资金年平均增幅达到58.6%。以国家建设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契机,加大学校的基础能力建设。2010年迄今,我市先后共有9所中等职业学校被评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建设项目学校,较好的实现了“有50%以上的职业学校学生能够接受优质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工作目标,为把我市职业教育建成全国技工高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010年8月,教育部批准设立国家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沈阳试验区,确定了“以创建国家试验区为重要载体,打造辐射东北乃至全国职教高地”的基本工作思路,提出了强化政府职能、深化改革创新、加强对外合作的“三大任务”。 2011年3月的全市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要把创建国家职业教育试验区作为沈阳市教育发展、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工作。会议还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了《国家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沈阳试验区工作实施方案》。

  3.2013年8月29日,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沈政发【2013】33号,从整合各政府部门职能,以及为职业教育发展服务的高度,加强政府统筹,加快资源整合,发挥市场导向,改革教育教学管理,统筹经费使用,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市场化办学,加强中高职衔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对我市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4.《沈阳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自2013年3月1日起颁布实施(以下简称《促进办法》)。从2011年开始,沈阳市人大立法委、政府法制办都将政府出台本市校企合作法规列入工作程序,从地方立法上解决困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难题。我市制定出台的《促进办法》的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十五”期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法律、法规文件,《促进办法》共31 条,并借鉴了宁波、北京、山东等地的成功经验。主要对校企合作的内涵及管理体制、师资配备、教学质量保证、经费保障、学生实习期间意外伤害的处理办法、法律责任等作了规定。《促进办法》的颁布实施,为沈阳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法规支撑,为完成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这一重大任务进行了先行先试,为国家制定出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规条例提供可参考的实践案例。

  二、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努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1.以改革经费使用管理机制为切入,实现职业教育经费标准与办学活力的两个提高。2007年,辽宁省财政厅、教育厅联名下文,颁布职业教育生均(年)教育费标准(分专业4000-6000元不等),我市远远高于全省平均标准水平,并且每年呈递增趋势。2012年10月起,沈阳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围绕“提升办学活力、自主办学,建立现代职业学校管理机制”开展专题研究,同时注重借鉴吸取外省市成功案例,决定选择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市化工学校、是外事服务学校做试点,从2013年起,学校经费使用管理(在科学管理流程与保障监督基础上)实行自主核算使用,财政按生均(年)公用经费2400元标准(职业学校是普通高中的1.5倍)全额拨付,对发生的大额物业费、通勤费、公共采暖费单独安排经费。学校取得的学费、对外培训、校企合作等预算外收入,全额返还给学校,用于弥补公用经费不足改善办学条件和学校办学成本。

  2.创新教师队伍建设与运行机制。利用2011-2012两年时间,通过面向社会招聘、高校直招等渠道,较好的解决了我市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入口问题。从2012年财政列专项1290万元,为职业学校购买教师到企业实践实习岗位,解决职业学校聘用兼职教师所需经费。2012年8月,沈阳市教育局下发《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进企业实践项目的通知》、《沈阳市中等职业学校聘用兼职教师工作方案》,围绕我市职业学校机械加工、化工、汽车制造与维修、酒店服务与管理、烹饪、计算机技术应用、物流、电子电器共8个骨干专业类别, 首批确定了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化工集团、皇朝万豪酒店等14个企业,作为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培训基地。从2012年开始,两年期间我市先后有19所职业学校146名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岗位接受2-3个月的实践培训。

  3.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促进职业教育整体发展。

  (1)2011年3月,市教育局下发了《沈阳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与结构调整优化工作方案》。围绕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沈阳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求,紧密结合国家战略性产业、重点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避免重复设置、盲目建设和低水平竞争,培植一批对应我市产业、达到全国一流水平的优势专业群,形成有序发展的专业建设新格局。首轮停办了直属职业学校中的18个低水平专业,撤并了7个重复设置的专业。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和学校发展定位、专业体系构架条件,提出增设26个专业(方向),不断提高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水平。

  (2)抓职校内涵建设的关键,开展专业建设系统论研究。2012年10月,我市申报的《职业教育专业系统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荣获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组织评审的2010-2011年度科研规划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的第一名。本次参加课题研究项目共有2000多个,评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20名。从2010年5月,我市在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启动了《职业教育专业系统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研究,以科研为先导,指导学校专业建设实践。课题项目内容重点围绕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中涉及师资队伍、课程教材、学生技能培养、实训基地建设及行业企业介入等五个方面,以服务我市支柱产业的13个骨干专业为基础,共有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市教科院职成研究中心等9个单位的干部、教师110余人参与,课题研究历时2年零1个月,撰写出版系列论著九部书籍,文字量达339.4万余字。

  (3)扎实开展学生“专业技能大比武”工作。坚持开展“专业技能大比武”,强化学生技能培养,大赛选手在全国获佳绩。从2007年起,我市启动了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学生技能为核心,覆盖各个年级、各个专业、所有学生参加的专业技能“大比武”活动,活动本着“做中学、做中教,以赛带训、赛训结合”,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原则、通过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掌握的职业技能水平取得显著提高。在近几年,辽宁省举办的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上,我市参赛项目与选手(经初赛选拔)在全省最多,并连续三年获得全省大赛团体总分第一名。

  4.加强对外合作,开展了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形式的对外合作,是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新的要求,也是助推职业教育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重要途径。2011年1月,经过严格的选拔面试,我市确定选派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市化工学校、市现代制造服务学校数控、机电、物流、化工4个专业的16名专业教师,于7月4日成行,赴德国(EBG)接受为期45天的专业技能培训,培养高水平专业教师(培训师),并作为“中德沈阳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中心”的重要师资。

  几年来,我市职业教育在与德国职业教育机构广泛合作的基础上,又开展现代学徒制的试点,企业根据用工需求与职业学校实行联合招生(招工)和培养。自2012年年初,沈阳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与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开始联合成立试点班,并于8月23日,在中国教育部与德国教育研究部联合主办的中德职业教育校企对话会议上,张春雨校长与康思远总裁正式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首批试点班学员由60名品学兼优的2011级学生组成,分为机电一体化、电气维修两个专业试点班,开展了为期两年的定向培训。此次合作是宝马集团在中国首次开展的校企合作项目,学校与企业双方联合笔试、面试选拔学员,定期研究教学标准、课程设置、教材开发以及教学方法和评价等问题,项目班的学生与企业签订学徒工协议。项目班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以两周为一个周期,在企业和学校之间交替进行。2014年7月,期满合格学生将于宝马集团签订劳动合同,成为宝马集团的正式员工。这样的合作对学校、对企业、对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5.立足市场,直接面对百姓,服务公益,全面提升社会效益。今年9月9日第29个教师节,沈阳市教育局启动中等职业学校“公益课堂”活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走进社区、走入百姓身边。职业学校选取与百姓生活贴近的学校骨干专业、特色专业,全面服务社会。专业教师即走进社区,也将居民请到学校课堂,手把手教百姓如何炒菜蒸馒头、如何进行汽车维护与保养,讲授饮食制作与文化,服装裁剪与搭配,美容美发与礼仪表演等十几门的课程。

  授课老师既有市教育局所辖学校的骨干教师,也有中职学校聘请的客座教授、名师,听课的“学生”都是普通的百姓居民。这些集生活、健康、娱乐、益智、学习为一体的职业学校面向社会的专业服务,受到百姓的欢迎,老百姓把它称为“家门口的学校”。“公益课堂”构建起教育与社会的和谐关系,是传递教育服务社会正能量的重要举措,提升了中职学校的专业技能和师德水平,树立了教师良好的社会形象,有利于形成“社会尊师重教,教师回报社会”的新风尚。

  第三、随着我市职业教育规模发展、实训实习基地等基本建设任务的初步完成,沈阳市职业教育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向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的内涵建设,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推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校企联合培养人才。

  一是,推进国家试验区建设,争创国家示范区,打造出“沈阳技工高地”的品牌。国家试验区担负着体制先行先试的任务,取得成功,在2015年争创成为全国示范区。实践证明,体制机制建设比给经费更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我们准备与财政、人事、国资委等部门联合,实现校企合作的经费使用机制、学校公用经费的保障使用机制、为学校常态化引进企业技师的保障机制、学校资产参与经营的管理机制的四个突破。最大程度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推动学校主动参与市场,主动寻求发展。

  二是,开展生产性实训,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提高为企业服务的能力。通过开展生产性实训,把学校的设备设施开动起来,直接参与市场生产经营。

  要完成人才培养、资产保值增值和降低教师培训成本三大任务。

  具体为:人才培养任务,开展生产性实训,学生在校内真刀真枪的炼,掌握到知名企业直接上岗的本领,省去学生到企业先培训的环节;

  资产保值增值任务。引进企业生产环节,开展工厂化办学,推进工厂化教学,通过生产经营收益,激发办学活力,提高机器设备利用率,实现设备设施的保值增值;

  降低教师培训成本。教师在完成生产性实训任务过程中,就得真刀真枪的练习,能够提高课程教材研发、设备维修维护、指导学生实习实训的能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是,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产业发展服好务。产业升级逐渐加快,新兴战略产业加快布局,都需要职业学校输送合格的人才。采取四项措施:第一,加强骨干专业建设。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各类职业学校(包括民办、企业办),围绕产业发展开展专业建设评估工作,推动学校提升内涵建设水平,培养更多更优的人才;第二,加强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建设,变革教学内容、方法、过程和技术手段。制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标准,推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改革。推动建设技能教室、标准化厂房、开放式实习基地和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完善专业教室、实训基地和企业实习相结合的技术技能训练流程。开放实训基地、示范专业、名师名课、精品课程等职业教育资源,为各类学生提供职业教育课程和技能培训,为大学生开辟创业技能培训。组织开展好大赛。以赛带训,以赛带评,通过竞赛、大比武等推动教学改革、检验教学效果、考核评价学生,最符合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准备联合总工会、人社局、经信委等部门,把企业青年技工、教师、学生等组织起来一起竞赛比武,并给优胜者一定的荣誉;第三,宣传好职业教育。通过宣传培养的优秀学生,宣传职业教育新成果,让更多的适合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选择职业学校。

  四是,加强职业教育内部的有机衔接,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积极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结构布局、课程体系和教材、教育教学过程、信息技术应用、人才成长途径、教师培养培训、行业指导作用、校企深度合作和教育评价改革等方面的衔接。创新学习方式,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

  目前,我市多数职业学校在办学方面,还没有真正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学校有进90%以上精力物力投放在学历教育上。现代社会人才需要是多方面的,职前与职后教育延伸、短期适应性培训与重要关键岗位执业资格以及技术等级培训等,需要职业学校有更加灵活办学机制。

  五是,建立健全教育标准和绩效评价制度。完善标准实施和检验制度。开展教育标准的宣传、培训。落实教育行政部门实施标准的责任。通过诸如建设、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运行和管理、教育质量等标准实施,推动学校达标建设,完善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推进教育评估科学化,促进学校管理规范化。

(责任编辑:于晓媚)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