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年启动以来,湖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态度坚定、行动迅速,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总体方案》要求,聚焦质量,冲锋攻坚,着力从四个工作维度,扎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
一、体制机制抓“重视程度”
一是省委高度重视。省委5月26日召开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省委书记蒋超良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在事关办学方向的问题上要旗帜鲜明站稳立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工作。今年以来,省委书记蒋超良和部分省委常委同志分别召开不同形式座谈会,深入武汉大
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等高校调研,听取意见建议。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高校工委书记王艳玲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求认真贯彻教育部质量年要求,迅速下发《省委高校工委 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高校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大调研的通知》(鄂高工委〔2017〕13号),5-6月份在全省高校开展为期2个月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五级五类”(高校工委和高校党委、院系党委或党总支、教师学生党支部、辅导员和学生五级;高校基层党建、意识形态管理、师生思想政治状况、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安全稳定五类工作)大调研大督查,采取体验式、蹲点式、突击式的方式,深入课堂听思政课,与师生座谈,与学生同吃同上一堂课,了解师生思想政治状况。二是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研究制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进落实《关于印发湖北省高校形势政策报告会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调整完善省领导联系高校制度,每位常委联系一所高校,到高校作形势报告,或同师生座谈、开展专题讲座。推进实施领导干部上讲台工程,充分发挥湖北省理论宣讲、百姓宣讲专家库作用。三是加大经费投入。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经费保障制度,加大专项投入,每年专项资助30项左右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大课题研究,每两年遴选推广一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优秀成果,每年培育资助40名高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每年培训近1000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各高校在人财物上加大了投入,按照本科生均20元、专科生均15元标准,基本落实思政课建设经费,保障了教师培训、考察交流等基本需要。
二、课程建设抓“推进强度”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高校都按要求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校级工作领导小组或指导(协调)机构,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党委书记、校长亲自上课、听课模式。二是加强教学组织机构建设。重点支持武汉大学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纳入我省“双一流”建设改革任务,打造一批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目前4所高校具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7所高校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或硕士点,30多所高校成立了独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等少数几所高职院校也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三是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备课、听课、评课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所有高校的各门课程都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使用统编教材。《形势与政策》课严格按照教育部上下半年教育教学要点进行备课授课,并统一使用中宣部和教育部组织边写和印发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时事》DVD作为学习辅导资料。各门课程都按照规定的学分和对应的学时开课。严格控制大规模教学课堂,全省85%的课堂规模在100人以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检查,确保实践教学的学时学分不走形式。我厅对各高校教材使用情况、学分学时情况进行专项摸排督查,对不按规定使用形势政策课教材的1所高校,进行了全省通报批评。
三、队伍建设抓“提升力度”
一是加强教师选聘和配备。据初步统计,全省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3120人,其中:专职教师2360人,兼职教师760人,教师队伍的职称、学历、年龄结构更趋合理,下一步我们将重点督促各高校按照中央文件要求,逐步配齐配强专职教师队伍。二是加强队伍培养培训。积极鼓励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实施教学攻关行动,成立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教育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研究。建立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研修基地,完善培训规划,每年有计划地实施分层分类的各种培训近800人。每年组织130名思政课一线教师赴外省开展为期一周的实践研修。组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垄上行”,把教案写在大地上,把民情带进课堂中。遴选少数优秀骨干思政课教师赴美国、台湾进行培训考察,今年赴美、赴台研修已经各组织两期。实施高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每年以重大项目形式,择优资助40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干教师,每人资助课题研究经费5万元。三是完善激励评价机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称评审、评先评奖实现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引领工程,在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待遇,确保其平均收入高于或相当于学校其他专业院(系)教师的平均水平。完善思想政治课质量考核办法,把“到课率”“抬头率”作为重要显性指标,把“入脑”“入心”作为重要隐性指标。
四、方式方法抓“改革效度”
一是改革教学方法。推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教学资源库,深入开展教材体系、教学体系、教学方法的研究,积极倡导多媒体式、研讨式、答辩式、情景式、案例式教学。组织评选优秀教案、优秀多媒体课件、优秀一堂课,遴选推广“武汉大学慕课”等一批优质课程资源,办好“同上一堂课” 电视公开课,择优推广30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二是注重文化育人。通过“党旗领航”、“志愿服务”、“红色微博”等载体,以及“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安精神进校园”、“廉政文化进校园”、“戏曲进校园”、“名师大家上讲堂”、“道德模范进校园”等活动,巩固和拓展课堂教学效果。三是强化实践育人。积极探索和建立课堂教学与社会调查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工作体制,广泛开展志愿服务、“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注重用生动的经济社会建设成就充实教学内容,认真解答大学生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把我们取得的成就讲透、发展的前景讲透、产生问题的原因讲透、解决问题的办法讲透,真正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灵魂,帮助学生在对比和辨证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