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全国高等农林教育改革工作视频会议发言材料之一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

2013-12-27 来源:教育部收藏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  柯炳生

  中国农业大学已有百余年发展史。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在教育部、农业部等部门大力支持下,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快了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建设步伐。

  学校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将2011年和2012年分别确定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年。下面,我就中国农业大学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工作情况向大家作简要汇报。

  一、明确定位,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1.明确本科教育定位,优化本科专业。我校对本科教育的定位是“卓越、精干”,适度压缩了本科生的招生规模,2013年,我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招生比例已经调整为了1:1;同时,进行了本科专业优化调整机制改革,集中资源抓好优势专业。

  2.调整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整合研究生培养的规格类型。确定博士生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学习年限4-6年;硕士生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学习年限2-3年。根据本学科人才培养需求和学位授予基本要求,形成了各学科较为清晰的培养目标。

  二、改革培养机制,构建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

  1.实施自由申请转专业等政策,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全校范围内对本科生转专业不设报名“门槛”,允许学生有多次转专业机会。这一政策自实施以来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也引起了社会和有关高校的关注。

  2.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和研究生导师招生机制,切实提高研究生选拔和培养质量。在全国高校率先全面实施博士生录取的申请考核制,以个人申请资格审查取代全校统一的入学考试,突出导师及研究团队在招生选拔中的自主权;改革了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制度,让教授和副教授平等竞争博士生招生指标,讲师也可以申请招收硕士研究生。

  三、科教协同,充分转化科研优势,着力创新能力培养

  中国农业大学具备很强的科研实力。与全国所有高校相比,2012年我校的院士数量位列第13名、杰出青年基金数量第10名,人均科研经费第4名;在2012年新一轮的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一级学科“金牌”数量位列全国第4名;我校已有9个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2个领域进入前1‰。

  我校在人才培养中,十分重视将科研和学科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以科研促教学,培养与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目标相适应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1.创建大学生创新实验室,通过资金扶持、政策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创新活动。

  2.面向大学生开放各类科研资源。本科生从二年级起即可进入教授科研实验室,开展研究活动;将最新科研成果以流媒体等多种形式运用于教学;实现了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全员覆盖。这些措施,将我校雄厚的学科和科研优势充分转化为了教学优势,强化了创新人才的培养。

  四、强化责任意识,将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

  1.注重情怀教育。通过“名师讲堂”、新生研讨课、情怀教育课程、暑期农村社会实践等多种措施,强化学生的“三农”情怀。

  2.推进产学研联合,加强学生面向“三农”的实践创新教育和应用能力培养。其中,创建的“学校+基地+乡村”三位一体的“科技小院”人才培养新模式,获得了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3.引导学生面向基层和涉农部门就业。我校出台多项针对性政策,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和各类涉农企业创业、就业。我校学生到基层就业数居北京高校前列;我校是参加北京市大学生“村官”项目最早、人数最多、分布区域最广的高校之一。中国农业大学的毕业生真实践行了“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紧密结合。

  我们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加快教育教学改革,为我国农业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努力实现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奋斗目标。

(责任编辑:赵亚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