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推动均衡发展 实现教育公平

2014-02-26 来源:教育部收藏

  近期,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及《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针对小升初再次明确了“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确立了工作流程和工作目标,困扰人们的“小升初”乱象在国家层面得到重视、并推出明确的改革方案,让公众为之一振,显示了教育部党组的决心,这是对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回归义务教育强制性、免费性、普惠性本质要求的应有之义,是着力解决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维护教育公平公正、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客观要求。

  新政文件不仅有宏观的指导,也有具体的标准要求。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按照就近入学原则依街道、路段、门牌号、村组等,为每一所初中合理划定对口小学”;在《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0%以上的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这是国家级教育行政部门首次以文件形式规定了学区划定的标准,对全国各地学区划分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学区应该是覆盖多大的居民,有多少学生来自于学区,长期以来一直缺乏明确的标准。初中学校招生多少人、从哪儿招,很多是由学校自定或者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指定完成,部分地区或个别学校有的甚至故意压缩学区范围,留出择校的空间,主动迎合社会的择校热,谋取私利,严重损害了教育形象,也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从济南市教育实践来看,在2013年制定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区调整及公示的实施意见》确定了“无缝隙覆盖;就近从优;学区内适龄儿童数量与学校招生规模相匹配;学区公示化”的学区划分原则后,全市有49个新建、插建小区安排了相应学区,有33所优质学校扩大了覆盖范围,涉及居民达到79580户,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文件指导注重顶层设计,从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师资交流、优质教育带动及中考招生办法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应该说这是保障小升初免试入学,有效治理择校,促进受教育机会公平的根本性举措。近几年,济南市小升初择校择校不再成为社会的热点,也正是得益于学校的均衡发展和中考政策的引导。如通过实施标准化工程,三年全市投入17亿元,均衡了学校办学条件;通过实施教师交流,全市累计交流了近三分之一的教师,均衡了师资;通过实施名校带动战略,成立教育集团、教育联盟、名校+新校、名校+弱校等形式,快速提升了学校管理水平;通过加大指标生比例,取消指标生录取资格线,让群众认识到不择校也能接受优质高中教育;通过实施阳光招生,严格按分数录取,消灭“条子生”,让群众感受到教育的公平、正义。这些既促进教育均衡,实现受教育机会均等化的有效措施,也是办人民满意的具体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部新政既是各地智慧的结晶,也是对人民群众追求公平、正义的回应。

  教育部颁布这两个文件,不仅意味着向教育均衡迈出了重要一步,更意味着教育主管部门敢于负责、勇于攻难关、善于解难题的开拓进取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意味着我国在教育改革发展方面又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当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小升初免试入学在部分城市实施过程中还有很多的路要走,还不是会听到一些社会杂音,这需要社会舆论、媒体和广大家长的支持、理解和帮助,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来完成。我们坚信,只要持之以恒的做下去,就一定会有效果。(济南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 方奎明)

(责任编辑:李冰洁)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