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为百姓求学路铺洒阳光

——解读免试就近入学

2014-02-26 来源:教育部收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千秋大业,人才为本。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义务教育的普及,日益富裕起来的城乡人民,尤其是大城市人民非常渴盼下一代受到良好的教育。在继挥别了“有书读”的困扰之后,“读好书”正成为我国教育发展新的征程。近些年,由于优质教育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均匀分布,使得城市义务教育阶段产生了严重的“择校热”现象,为了将有限的择校名额“合理分配”,奥数班、特长生、赞助费等各种乱象层出不穷,与我国提倡的教育公平原则南辕北辙。这在某种程度上剥削、侵占了学龄儿童公平的享受教育资源的权利。

  为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破解择校难题,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教育改革做出的明确指示,2014年新年伊始,《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相继出台,这表明了我国教育行政部门促进教育公平,破解择校难题的决心,该举措将成为圆百姓公平“教育梦”的重要推力,为百姓求学路铺洒阳光。

  小升初就近免试入学有利于制止当前愈演愈烈的“择校风”。当前教育资源的配置主要是通过价格和行政手段来进行,择校费的金额往往是由教育部门或学校确定,家庭只能是作为价格的接受者。那些具有优质资源的学校通过择校费的收取,促使更多的资源涌向这些优质学校。这极大影响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造成好的学校越来越好,差的学校越来越差,低收入家庭的学生难以获得与高收入家庭的学生同等的入学机会,这在极大程度上破坏了教育公平。通过小升初就近免试入学的措施,倒逼政府主管部门继续加大教育投入,促使教育资源在辖区内均匀合理分布,为每个学龄儿童创造享受公平教育的环境,逐步杜绝“择校风”。

  小升初就近免试入学可从源头上为学龄儿童减负,还孩子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在当下,众多学龄儿童为了“小升初”而被迫参加各种课外补习班,操练“十八般武艺”,学习高难度的奥数,参加各种“兴趣班”。一方面,孩子承受了巨大的身体和心理压力,失去了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另一方面,家长也饱尝物质、精神双重压力,使得亲子关系、家长与学校关系产生不和谐因素,不利于“祖国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小升初就近免试入学的措施,可以为学龄儿童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回归原本属于他们的快乐童年。

  小升初就近免试入学表明了政府促进教育公平的决心,他们将更均衡和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目前,教育资源的分布还呈现不平衡现象,如果仅是通过行政命令来限制择校而没有后续措施,那么小升初免试入学将只是一纸空文。只有通过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平衡教育资源配置,办好身边的每所学校,才能彻底打消百姓“舍近求远”的内在驱力。如,浙江省通过实行标准化建设来整体提升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水平,实行校长、教师交流换岗实现学校软实力均衡,大力推进学校联盟及集团化办学模式辅助薄弱学校发展等举措有效促进了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使该省的“零择校”得以基本实现。

  免试就近入学是我国向教育公平迈出的又一重要步伐,它保障了儿童享有平等的进入水平相当的学校的权力,让每位儿童可以享受到免费的优质的义务教育。这次《意见》和《通知》的出台,体现了我国教育部门敢于迎难而上、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更体现了他们对百姓负责的态度和改革的勇气。义务教育作为法定教育,政府有责任对现有的初中、小学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创造条件让起点一样的中小学办学条件日趋接近,教学软硬件旗鼓相当,避免人为地拉大校际之间的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从而真正实现教育公平。(浙江省教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王健敏 浙江省教科院 徐敏娟)

(责任编辑:李冰洁)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