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小升初“阳光招生”——让读好书不再需要“拼爹”

2014-02-26 来源:教育部收藏

  义务教育阶段的升学,原本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然而,在“生怕孩子吃亏”的家长包办制下,城市里的父母们更乐意代替孩子做出选择,动用各种社会资源,挤破脑袋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名校,却不管自己的孩子是否愿意每天睡眼惺忪的跑到离家遥远的地方去读书,也不管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应名校相对更加激烈的竞争。

  小升初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升学,而是成了“拼爹”的博弈场,拼的是权力与人脉,拼的是财力与耐力。有位名校校长戏言,每年到小升初招生阶段,最害怕手机响,担心又是上面哪位领导给关系户子女择校入学打招呼,哪条线上的领导都不敢得罪,有时候索性就不接电话;可是还得看教育局领导的批示,要看懂他们批过来的一张张条子,红笔、黑笔、铅笔,都代表着不同的重要程度。拼不过关系的,就逼着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参加各种竞赛,希望通过特长加分把孩子送到名校,不仅花费大量的财力和精力,还让孩子失去了本该快乐的童年。层出不穷的“赞助费”、“共建费”、“特长生”、“学区房”等伎俩,让一大批有权有钱的家长依然享受着特权带来的福利,成为对义务教育“无奈”的亵渎。它不仅孕育着教育腐败和权力滥用,催生着百姓对教育不公的责骂和特权者的仇视,还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特权意识。

  对此教育浊流,不仅老百姓怨声载道,校长们也无可奈何。教育部门也曾出台过一系列的择校禁令、奥数禁令等进行引导和规范,然而,在中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民间惯性思维作祟之下,其效果始终不如人意。小升初拼爹现象何以屡禁不止、屡见不鲜?笔者认为,原因不外乎以下几方面。一是单一指症的禁令无法治本,难以单独奏效。尽管教育行政部门对既存问题能及时做出政策干预,但“头痛医头”的惯性思想难以形成完善的长效机制和配套措施。二是教育资源的严重不均衡,少数“贵族”有优先占用权。新时期“贵族”们用权力和财力垄断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孩子成为社会精英,有助于打通社会上升渠道。三是小升初招生工作不透明,让暗箱操作有机可乘。小升初的招录流程、刚性条件、录取渠道、录取名额、录取结果都没有晒在阳光下,让关系户有了暗箱操作空间,也让百姓遐想留有余白。四是学校迫于升学压力,渴望通过特殊渠道招到“好学生”。为了保全既得声名,赢得所属片区公众的认可,一些名校也乐于通过跨片区招生等方式招收“资优生”,平等的“按片录取”规则异化成了“特长优先”和“照顾权力”的事实规则。五是孩子入读名校代表着家长身份,“面子”心理作祟。在中国“面子”文化影响下,孩子入名校成了一些家长攀比的内容,能转学到名校似乎显得家长更有能耐。

  面对民众对择校拼爹的强烈斥责、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需求、教育公益的强烈呼唤,为了更好得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破解择校难题”精神,教育部于今年1月份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围绕“阳光招生”这一核心,明确提出了优质初中多校划片、初中划区招生信息公开、一人一籍、减少特长招生、校长教师轮岗交流、优质高中50%以上名额按比例分配到所有初中等刚性配套政策,逐步建立免试就近入学的长效机制,直接肃清了滋生“择校”的温床,有效破解了名校垄断优质资源的痼疾。事实上,2012年浙江杭州等地就已经全面启动了“阳光招生”政策,并逐步出台了校长教师轮岗交流等一系列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的细则,遵循“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的工作思路,有序推进招生工作,圆满实现了“零择校”的目标。

  小升初阳光招生的全面实施以及教育软实力均衡的深入推进,对拼爹进行了阳光杀菌,其意义,不仅在于让孩子从择校测试、考级加分等的压力中解放出来,让家长从拼权力拼财力的无奈中解放出来,让学校管理者从收条子挑学生的恐惧中解放出来;更在于引导社会更加理性的看待孩子小升初,引导学校更加公开招生录取的运作程序和信息,引导教育主管部门多途径推进校际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以阳光招生为契机最大限度的提升教育内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让孩子能够公平的在家门口“读好书”,相信也是该政策的旨趣所在。

  当然,小升初“阳光招生”除了坚持“就近、免试、免费”和“公平、公正、公开”两大原则以及落实配套制度外,还需要做好“业务培训、信息公开、社会监督”三篇文章。首先要做好分层培训工作,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由不同部门对学校校长、分管副校长和教导主任、教师进行分层次的针对性培训,积极开展招生政策的传达、宣传、教育。其次是加强信息公开,实现阳光运作。区县教育局要做好招生摸底工作,提前划定各校教育服务区并公布,通过社区公告、校园网、广场咨询服务、咨询电话等渠道宣传或公布招生信息,真正让信息公开透明,让民众知情。再次是增强监督力度,邀请纪检部门介入。教育部门可以主动邀请纪检、审计、纠风等部门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接受社会、家长的共同监督,依法依纪查处小升初中的违纪违规事件,把权力收进制度的牢笼,真正让公平正义浸润义务教育。

  小升初阳光招生,实现免试就近入学,体现了教育回归公益的本质。我们希望,它能够被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还教育一个公平,给孩子一个童真,注社会一股清风。(浙江省教科院副院长、研究院 朱永祥 浙江省教科院 洪松舟)

(责任编辑:李冰洁)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