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建平,1955年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高级讲师,潍坊市政协委员,潍坊市特级校长。现任潍坊商业学校校长兼党委书记。被聘为教育部财政、物流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美发美容专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潍坊市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理事长。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教育工作先进工作者、建国60周年山东省建功立业领军人物等称号。
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紧紧抓住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借助省部共建潍坊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平台,服务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倾力打造职业教育品牌,翱翔于职业教育的蓝天。
学校校长、党委书记于建平说,“在示范校建设中,我总在想为谁示范,示范什么,怎么示范的问题。从经济社会层面讲,我们要成为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在服务中寻支持,在贡献中求发展;从学校层面讲,我们的办学质量要让行业企业信任乃至佩服,捍卫职业教育的尊严;从教师层面讲,要实现由普通教师到行业专家的转型,获得职业幸福,成为‘中国职教梦’的践行者:从学生层面讲,就是培育好他们的职业岗位素养,到社会上能够安身立命,有所成就,让职校生的中国梦做得更现实、更扎实、更绚丽!”
办学“三大法宝”
记者:于校长您好!咱们学校是物流、机械、财政、电子商务和美容美发等5个行业的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和副主任委员单位,曾代表山东省中等学校参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得到了业界的充分认可,您有什么办学经验?
于建平:我们有办学“三大法宝”,一是办学思路,二是调动教职员工积极性,三是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
首先是办学思路,有一个正确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开门办学,在做中学,在做中教,在教中做,在学中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更好地为学生终身职业发展服务,更好地为教师持续专业成长服务,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其次是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从以学生发展为主,到师生共同发展,再到教师率先发展。走两条路,一个是对在职教师进行战略性提升,二是率先国际化,让他们把自己当作学校的主人。
第三是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 2008年,学校牵头成立了潍坊市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进行“政校企行”合作,现有105个单位,其中46家大中型企业、11家协会、16所大中院校,还有政府机关作为指导单位。
重在责任与经验
记者:学校在全国率先提出了要“积累经验”的教学目标,是出于什么考虑?
于建平:我们提出了“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最优质的服务、最美好的前程”的办学理念。为此,构建了“四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和育人模式,即“责任、知识、技能、经验”四位一体。四位一体,重在两头,责任和经验极为重要,在学生职业发展的成长树上,主干是责任,然后不断有新知识、新技能、新经验做支撑。责任放在第一位,要对自己,对家庭和企业,对国家和社会负责任。以前,教育目标不提经验.认为经验是要在社会上取得的.现在行业企业要求在学校就有经验,招聘广告都要求“有经验者优先”,因此,我们在全国首先提出要积累经验.
经验怎么积累?我们有“四段式”学生职业成长路线图,即职业认知、职场体验、职场实践、职场适应。在学生顶岗实习前一个学期,在教学计划中设置职场体验课程,由专业教师带队,到相关企业顶岗实习1-3个月。顶岗实习期间,按照企业员工的标准要求学生,加强职业素养教育,为学生将来顺利地由学生向“职业人”转变打下基础。这四段下来,我们的孩子都是有工作经验的。学生到企业,既会技能,又有很高的标准,还能合作。
普教有高考 职教有大赛
记者:近4年,学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共夺得33枚金牌、26枚银牌、8枚铜牌,金牌数连续4年在全国1万多所中等职业学校中名列第一,为什么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呢?
于建平:关键是要望得见天,看得清路,立得住足,这是我们取得优异成绩的核心经验。第一要望得见天,专业也好,产业也好,要知道全国最高水平达到什么程度了?未来10年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自己的水平与最高水平差距在哪里?适当的时候还要将目光转向国际标准,参加亚洲比赛、世界比赛,这是主动权,是核心的东西。第二要看得清路,怎么发展?朝哪个方向?如何达到目标?采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手段?找什么人?做什么事儿?都需要去了解。第三要立得住足,最后得落地,要有师资,老师扎扎实实教,有课程,学生认认真真学:要有学生,还要能高质量就业。
普通教育有高考,抓升学率。职业教育有大赛,有的学校会不会为赛而赛?有的专业会不会为赛而生?应该不会的。大赛是手段,不是目标,通过大赛,首先是拉动队伍建设,二是拉动专业建设,三是提高教学质量,四是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
不少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的学生,曾经是文化课成绩较差,让老师和家长都头疼的学生。他们入学时垂头丧气,没有信心和勇气,经过学校的个性化培养,都成了“武状元”。有位学生.从上小学开始就没受过表扬,家长认为他一定不行,结果他在大赛中拿了金牌,有了自信心。自己获得了成功,还帮助老师助教。他慢慢发现自己还有领导才能,知道解决什么问题,怎么去协调各种关系,要自己创业,还递交了入党申请。
面向人人的成功教育
记者:您在潍坊一中工作23年时间,从一个普通老师,一直干到校长,又到职业学校当了8年校长。两个不同的教育类别,一个是普通教育,一个是职业教育,一个是潍坊一中,一个是潍坊商校,您有什么感悟?
于建平:我觉得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被大大地低估了。对于中小城市来说,普通教育的人才流失严重,大部分都集聚到国内外大城市。职业教育的学生,生在此,学在此,扎在此,是城市的主人,为城市发展服务,他们是城市的未来,是城市发展的希望,不重视他们,不重视职业教育,就是不重视城市的未来。
职业学校的学生和普通学校的学生,只是职业的差别,哪一行都不可或缺。站在人生的高度,从人的一生来看是一样的。我们做过统计.潍坊一中历届毕业生的成就确实不错,潍坊商校的学生也不错,他们都为社会作出了贡献。现实证明,上职业学校,同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普通教育比较僵化,教材、内容、考核、结果始终是一样的,没太大差别,现在也没有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职业教育不一样,职业教育充满挑战性、不确定性,做得好会很有成就感。一个充满失败感的学生,通过三年教育,重新燃起希望,重新找同自信,发现新的目标,十年八年以后,成为一个非常有成就的人,我们都有成功感。
普通教育是淘汰教育,围绕怎么升学,核必是选拔,结果是一定会淘汰一部分。职业教育是成功教育,没有淘汰,都可以成功,最大的好处是人人都提高,人人都发展,人人都有空间,结果是非常好的。我们是注册入学的学校,是面向人人的教育。
因此,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成功教育,真正的个性化发展就在职业教育。我们以“个性教学支撑,人人都能成才,实现幸福人生”为教学理念,根据学生学业基础、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等差异巨大的特点,全面实施针对学生个体的精品教育,指导每一个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为学生制定成长规划和个性化培养方案,实现了由大众化教育模式向个体精品教育模式的转变,为人人成才打下基础。
小专业大产业
记者:您曾经说过,学校的发展思路要有前瞻性,要看到未来1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走向,那么,学校后示范建设有什么设想呢?
于建平:如果说大赛是前3年的重点,产业一定是未来3年的焦点,或是亮点。我们需要以赛促教,把大赛成果转化,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一个真正的切入点,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的目标是再造一个潍坊商校,因为我们的产业实体有教育培养的功能。
10年以后,整个社会对服务业的需求,将会有一个爆发式的增长。烹饪、美容美发、酒店服务与管理、物流、旅游、汽修……很多人看不起这些小专业,但这些专业在未来可以支撑起一个大产业。根据山东省政府2012年第49号文件规定,学校发挥服务类专业优势,创办了集生产、教学、实训、实习于一体的阳
润物流公司、汉潍科技有限公司,以及电子商务、快递、美容美发、烹饪、文化创意等12个校办经营实体,学校控股,老师可以参股,完善了学美甲教学烹饪专业实训校、教师、学生、企业共同成长的新的办学机制,推动了专业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一,按照品牌来做。哪怕再小,品牌、服务、流程、标准完全一样。第二,讲究服务。我们打服务品牌,服务业学校师生的服务理念应该不一样。第三,用自己的学生。要给学生经验,从一开始,就高标准要求,不是完全出于经济利益考虑。第四,尽力盈利。如果赔了,学生怎么办?这么多专业的老师,获奖的学生,一定要挣钱,挣多挣少是另外一个问题。第五,发挥连锁效应。我们有源源不断的人才,要有雄心壮志,今年办一个企业,明年办成5个,后年办成50.
学校的建设理念是,融入城市的职业学校,这也是职业教有的价值所在。职业学校要开门办学,没有明显的边界,完全融人城市,融入社会。将来,学校会有一个核心圈,就是教学区,这是有边界的,为什么?因为安全问题。第二个圈,是实训区,实训和产业结合在一起。第三圈,就是服务圈,有学校,有企业,有消费者,完全是融合的概念。
促进职业教育立法
记者:于校长,您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都很熟悉,而且您对职业教育饱含深情。您觉得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有哪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您有什么好的建议7
于建平:首先,促进社会各界正确认识职业教育的价值。人们低估了职业教育的价值,低估了它对人的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低估了它自身的科学性。其实,职业教育本身是一个很科学的系统,有很高的技术含量,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
第二,要提高职业教育劳动者的待遇。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个性发展的,只是分工不同。价值主要体现在待遇上,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培养的学生一样,只是职业不同,工作岗位不同,行业待遇不应该有太大差距。
第三,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解决职业教育经费问题。中央通过专项转移支付拨了很多钱,但是不能靠专项经费,要靠正常的拨款制度,这样才能合理地规划学校的发展。我相信,财政拨给职业教育的每一分钱,在未来都会得到加倍的同报。
第四,提高职业学校在师资问题上的自主性。现在,很少有真正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职业学校招聘老师,第一没有编制,第二自己说了不算。在招聘名额和招聘方法问题上,希望学校能发挥主动作用。
第五,在校企合作、经费保障等方面进行立法保障。职业学校当前的很多做法都是政府政策文件推行的,并没有相应的法律保障,特别是在校企合作和经费方面。
总之,职业教育要发展,这些问题都要解决,首先是立法的问题,然后是人事问题,具体一点就是经费问题、师资问题、校企合作问题等。着眼于内涵发展,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一定会为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做出贡献,为面向人人的成功教育做出贡献,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在广阔的职教蓝天越飞越高!
记者:潍坊商校一定会在职教蓝天越飞越高的!谢谢于校长接受本刊的采访。(本刊记者 易毅)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